繁体版

共建共享,昆台融合迈向“高质量”

2019-07-09 13:27来源:昆山日报字号:       转发 打印

  一湾浅浅的海峡,隔不断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10万台商台胞对“第二故乡”的热爱,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得到。

  昆台合作持续走深走高走实,书写着“诗与远方”的新篇章:一场场产业合作论坛、一次次文化交流互动、一项项改革创新举措、一批批大学生来昆实习就业创业……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推进着昆台融合发展。

  昆台合作20多年来,凝结着老一辈的深厚感情,集聚着新一代的共同梦想,融合的接力棒不断向下传递,正在跑出新的领先优势。

  产业合作“根深叶茂”

  近半数台资项目持续增资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昆台合作从项目落地开始,也在项目扎根中升华。

  近年来,昆山秉承“两岸一家亲”理念,做深做实昆台合作文章,全力打造对台合作新高地。目前,昆山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096个,投资总额608亿美元,其中近半数企业在昆增资扩股扩能、永续发展。

  今年5月,素有台湾“鞋王”之誉的宝胜集团与昆山开发区签约打造集团销售总部。从早期以制造业为主,到现在转向现代服务业,并成为国内三大运动品牌运营商之一,宝胜集团销售总部的落户,标志着宝胜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也成为昆台产业合作的又一新成果。

  昆台产业合作,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持续深化。一块块偏光片、液晶面板,照亮昆台光电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之奇美打造全球首条2500毫米超宽幅偏光片项目,90%以上的设备已移入无尘车间组装,今年下半年首张偏光片将正式点亮。台企向总部转型,呈现集群效应,如荣成环保科技“不增加用地,却实现增资扩产”,成功打造投资性总部。目前,神达、正新、正崴、统一等50多家台企在昆设立投资、采购、销售和运营总部。

  昆台产业合作,在昆山“科创之城”建设中不断攀高。走进研华科技的智能工厂,几乎看不到工人,所有产品工艺参数都预先设置在生产线的“大脑”内。在这里,难觅传统制造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协同研发、工业互联网等新形态。来到龙腾光电,在拥有600多名研发人员的平板显示技术研究院,平均每个月就有两个不同尺寸的新产品诞生,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把新材料技术和产品看作生命的捷安特轻合金,靠着科创从日本和德国人手里“抢”来订单,同时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嫁接大院大所科研资源,占领价值链高端。

  昆台“同向发力”,共建“科创之城”。在昆山,台资高新技术企业有293家,台企产品通过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有1156个,台企成立研发机构372家,累计专利申请量4.8万件、授权量2.9万件。

  昆台产业合作,还在两岸金融创新中孕育新的生机。每年都有台企上市挂牌,登陆资本市场,目前台企上市挂牌总数23家次。企业集团、台资银行、金融机构的资本往来更为普遍。在昆台企、台资银行和台湾地区的金融机构参与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目前有279家企业办理台企集团成员借放款专用账户备案,189家企业发生双向借放款业务,合计金额250亿元,节约融资成本超8亿元。金融创新推动着昆台产业更加凸显内生吸引与融合互补。

  改革创新催生“新花”

  试验区近百项举措陆续落地

  “6年,6次部省际联席会议,赋予97项政策措施”,这是昆山试验区获批以来最厚重的成果,也是试验区建设最有力的支撑。6年深耕,担负着“共同开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初心和使命的昆山试验区,一片欣欣向荣,为两岸融合发展树立了新样本。

  从诞生那天起,昆山试验区就扮演着先行先试的改革创新者、实践者的角色。

  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赋予昆山对台合作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当年9月,在国家发改委牵头下,建立由22个部委和江苏省参与的昆山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制度,并于11月召开第一次会议,提出8个方面意见。昆山试验区开创了当年获得国批、当年建立部省际联席会议制度、当年召开第一次会议的先河。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昆山试验区等对台合作平台”,试验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6月,《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条例》作为正式项目列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2018~2022年立法规划》。

  6年多来,每次部省际联席会议都在着力解决试验区发展亟需破解的改革瓶颈。每次部省际联席会议后,试验区的发展都迈上一个新台阶,升到一个新高度。正是得益于试验区的精心耕耘,昆山虽无“自贸区”之名,但却有“自贸区”的创新制度。依托“顶层设计”引领,昆山加速集聚两岸产业、金融、人才,成为台企“立足长三角、布局大陆”的重要平台和示范基地。试验区也形成了一批可供复制推广的有益经验,为其他地区深化拓展对台合作起到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深化试验区建设,推进昆台合作走向深度融合,两岸重大项目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新一轮台商投资热潮。与此同时,还推动贸易更“易”,高效便利。为满足台企日益增长的内销需求,昆山率先创意、率先争取、率先获批综保区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截至今年5月底,已有15家企业参加试点,累计开具增值税发票60.94亿元,缴纳税收9.79亿元。得益于这一创新试点的政策效应,戴尔电脑在综保区设立贸易公司并开展业务;惠普电脑第三方物流贸易公司入驻并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今年1月,追逐多年的综保区全球维修业务“梦想”照进现实,随着旭达电脑开出全国“第一票”,全球维修业务在昆山正式开启。截至今年5月,综保区全球维修业务实现进出口值约5.29亿美元。

  两岸金融“活水”滋润着试验区。随着彰化、富邦华一、兆丰3家台资银行落户,两岸合资合作的产业基金、消费金融、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机构相继筹设。昆山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台企推进安全、环保技改升级,已有17家台企获得近亿元支持。

  昆山鼓励银行加大对在昆台资科技人才企业的贷款力度,支持5家台资科技企业放贷超3500万元。“昆山就是试验区,试验区就是昆山”共识深入人心。海峡两岸(昆山)电子商务经济合作实验区、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海峡两岸(昆山)农业合作试验区等一批对台合作载体和平台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惠台“礼包”传递信心

  “同等待遇”看得见摸得着

  寻找两岸多元认同,拥抱最深的归属感。昆台合作早已跨越经贸领域,走向生活、教育、文化等领域,不断丰富“同等待遇”内涵。

  对照“31条措施”,昆山第一时间出台“68条措施”,推动“同等待遇”落地落实、应享尽享。同时,昆山坚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为追求,创新实施昆台融合发展三年提升工程,为广大台商台胞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好。“68条措施”实施以来,已落实有案例或有实施细则的条款49条,取得阶段性成效。

  惠台“礼包”带来沉甸甸的获得感。台企发力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或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设计中心,享受相关政策支持。去年,友达光电获批省制造业“双创”示范平台,日月光半导体、正新橡胶、沪士电子等9家台企入选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8家台企受到昆山市加快创新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大会表彰,共获奖励2450万元。台企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敢于“拔头筹”,如福立旺精密机电(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获得首张面值30万元的长三角通用通兑科技创新券。台企还在昆山城市发展中“深扎根”,如研华科技与交发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智慧公交、轨道交通方面开展合作。昆山鼓励台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采购流程,促进本市台资企业产品实现示范应用。

  打开惠台“礼包”,还有满满的幸福感。创新实施台湾职业资格比照认定,为符合条件的台胞直接发放职称证书,打通了两岸人才职称通道;推动台商投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向台湾女同胞和市台协会妇慈会授予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在全国尚属首创……《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实施的第三天,林芝羽、黄国斌、林大毅3位在昆台胞就领到了江苏省发放的首批港澳台居住证。他们可在昆山依法享受劳动就业、参加社会保险、依法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等3项权利,以及6项基本公共服务、9项便利。各级各部门更是像为昆山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商台胞,全面回应台商台胞实际需求和普遍关切,广大台商台胞的幸福感、归属感不断增强。

  打开惠台“礼包”,两岸青年看到了更多的希望。给台湾青年一个开阔视野、提升自我的交流平台,昆山做法一直备受关注。2015年启动运营的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是在全国率先为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建设的载体和平台。4年来,昆山两岸青创园坚持“一园多点”发展理念,依托昆山产业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全力推动创新资源汇聚、人才项目孵化、成果展示交易和创新文化培育,努力建成服务昆山转型升级、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目前,已累计引进和培育140多个创业项目,吸引创业投资近2亿元。

  回望昆台融合的不平凡历程,每一步都坚实有力;踏上新征程,昆山奋力走在新时代对台工作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