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台胞:倾其所有,在大陆捐建5所天福爱心学校

2018-04-26 15:57来源:昆山市台办字号:       转发 打印

  江苏省台办政府网站4月26日讯 一串数据,总结他的一生设立陆氏奖学金,建立陆陈氏图书馆,在大陆捐资建造5所天福爱心小学,捐赠人民币47万元,共计奖励小学教师236人,奖励小学生642人次,累计发放奖学金208680元。 

  陆大民(1920.1-2005.10),出生于昆山市花桥天福村,童年时代在天福庵小学读书,毕业后考入嘉定中学。1948年赴台后,一直滞留台北,阔别家乡40年,举目无亲,生活十分艰苦,做过冷冻生意,做过工人。直至1988年,68岁的他首次回故乡探亲,激起了他内心的家乡情结,从此开始了他支持家乡教育的征程。作为一个普通的打工者,17年里,他倾其全部家产,设立陆氏奖学金,建立陆陈氏图书馆,在大陆捐资建造了5所希望小学。 

  家乡的孩子是他的精神寄托 

  1948年,陆大民因做生意台湾做后,不曾想便从此滞留在台北。当时的他只有28岁,直到1998年,才得以回到家乡来看看。 

  陆大民膝下无子女,在他心里,他把天福小学的孩子们都看成他的孩子,是他的精神寄托。他曾深有感触地说出助学初衷:“希望家乡子弟能够好好学习,将来建设家乡,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祖国强大了,我们中国人的腰杆才能硬,外国人就不敢欺负我们了。”朴素的话语,映照出一个漂泊台湾的老人,希望通过捐资助学来为国出力的感人的内心世界。 

  倾其所有,无私奉献 

  从1988年到离世的17年中,陆大民三次捐资昆山市花桥天福庵小学1988年,陆大民首次向天福庵小学捐资15万元,天福庵小学也因此成为昆山市第一家接受台胞巨额赠款的乡村小学。经江苏省政府和江苏省台办批准,成立“陆氏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和教师。1996年6月,陆大民毅然卖掉其在台北唯一的住房,孑然一身住进养老院,再次捐资22万元,为天福庵小学建造陆陈氏图书馆,以纪念其母亲陆陈氏,同时衷心期盼家乡子弟勤奋学习,早日成才,建设家乡,报效祖国。他在《捐赠意愿书》中写道:“先慈陆陈氏,生于天福庵,殁于天福庵,是一生清苦之乡村劳动妇女,里人皆知。本人于1948年经商来台,滞留台北,两岸阻隔,致未能尽为子者奉养之责,每念及此,常流涕感叹。现自年事已高,来日无多,为感念先慈养育之恩及回馈故乡天福小学母校,特捐资人民币22万元,兴建《陆陈氏图书馆》,以致纪念,并衷心期盼家乡子弟勤奋学习,早日成才,建设家乡,报效祖国。”2005年10月,陆大民先生在弥留之际,又嘱咐其好友陈国璋第三次捐赠人民币10万元。 

  前后三次共捐赠人民币47万元,这是他一生的积蓄。共计奖励小学教师236人,奖励小学生642人次,累计发放奖学金208680元。 

  勤俭节约一生,把钱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 

  陆大民从不吸烟喝酒,平时吃饭,总是两菜一汤,从不上饭馆大吃大喝,即使回大陆探亲,也硬是让亲戚不要烧许多菜来招待他,大家平常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十分节俭。有一次,陆大民的亲戚从市场上买了一斤田鸡肉,本想烧一碟美味佳肴,谁知他却生气地说:“这田鸡肉我是不会吃的。”并语重心长地说,田鸡是一种有益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一年要吃掉几万只田里的害虫,应该受到保护,没有人吃了也就没有人捕捉,人和动物要友好相处。 

  除了吃饭,他在穿着上也很节俭。每次他回家探亲,行李都很简单,其中一条毯子已经用了二十多年还在盖,别人劝他买新的,他却说还能用。在奖学金捐赠大会前一天,陆大民还建议把“捐赠大会放在下午开”,理由是:上午举行大会,镇政府要花费一笔中餐会,下午举行,可以把省下来的钱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 

  两岸一家亲,爱国爱家乡 

  从1988年到离世的17年中,除了捐资昆山市花桥天福庵小学外,陆大民用其卖房所得在大陆捐建了5所希望小学,分别为广西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天福爱心小学、浙江省龙游县天福爱心小学、河南省罗山县高店乡天福爱心小学、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杨岭天福爱心小学、九台市天福爱心小学,可见其浓厚的家乡情怀。 

  “陆氏奖学金”的意义已经超越物质奖励的范畴,成为引导学生奋发进取的励志象征,也足以显示两岸血脉相连的与生俱来、浑然天成,是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