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海门田祖陈朝玉十代孙 “台湾老爹”陈福民海启寻根

2017-11-10 08:11来源:海门日报字号:       转发 打印

  

陈福民翻看海门族人传下来的家谱

  金秋,稻黄,蟹肥。美丽海门迎来“台湾老爹”陈福民寻根。

  陈福民,1936年出生杭州,1948年赴台,为台湾医界大师级人物,人称“老爹”,至今还担任着台北中山医院董事长与妇产科主任,同时为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的高级顾问。行医50多年,接生逾2.4万名婴儿,曾为成龙妻、贾静雯等众明星接生,并为连战妻子、儿媳接生。“蒋家男神”蒋友柏也是他亲自接生。其先父陈鸿韬曾为台湾台北市海门同乡会会长。

  陈福民的老祖宗是“海门田祖”陈朝玉,其墓大多埋在苏州。这次他要寻的“根”是祖父陈丕烈、祖母黄文品之墓。陈福民父亲周岁时,36岁的陈丕烈因病去世,母亲黄文品把6个儿子均送入南通师范读书。因交不起学费,后来陈鸿韬到免费学校晓庄师范读书,后出任空军子弟学校校长。1946年陶行知过世,他是南京陶行知葬礼的总负责人并宣读祭文。陈福民说,父亲一生最敬佩的是陶行知先生和祖母。

  今夏酷暑中,陈福民在美国行医的儿子,亲自找到采写海门寻找田祖陈朝玉墓地新闻的本报记者,随后带走了相关资料。陈福民在美国的大哥陈谟星是国际风能专家。2005年左右他来启东祭拜过祖父母。但如今已87岁的他回忆不太清楚,这坚定了陈福民回家乡的念头。

  9月底,海门市台办闻讯决定帮“台湾老爹”寻亲。毕竟这几年海门、启东发展很快,有时候明明有了希望最后还是失望,可谓柳暗花明,花明柳暗,但这改变不了他来海门看家乡的决定,而且他坐轮椅的妻子张秋美也想来。

    11月1日, 海门 

    湾头镇与叠石桥 

  11月1日上午,陈福民一行到海门。午宴休息后,他们兴冲冲来到海门市老年服务中心,参观陈朝玉的三儿子陈浩和女儿陈八节姑共同斥资这所当时取名“涸苏堂”的慈善机构。涸苏堂当时一共有92间房子、26亩田地,是南通民间首家慈善机构,基本奠定了后来改为海门社会福利院、现在的市老年服务中心的基础。

  他们在这座始建于清代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距离现在已有227年历史的海门县境现存惟一完整的牌坊前,抚今思昔。陈福民口中念念有词节孝坊两侧石柱上的对联:“一寸铁心不比海枯石烂,千秋霜节长同风白月清”,赞叹先祖及后代的功德及海门慈善事业。

  当得知如今这里的大老板,就是接下来要去参观的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的董事长朱仲辉,这位中华慈善人物,他们更是敬佩。

  车行不多时就到了湾头镇,现在的海门高新区高桥村3组陈召良家。76岁的陈召良是陈朝玉第八代,与66岁的第九代陈九如一同参加了台办为陈福民设的“接风”宴。在那儿,陈九如拿出了“文革”中保存下来的家谱及陈朝玉画像,细细说给陈福民听,与陈福民自带的下几代的家谱接上了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盖的楼房前,陈福民说,大陆发展快啊,家家都住楼房。陈召良带着陈福民等来到橘子树前,摘橘品尝。陈福民妻子张秋美老家在温州,她品尝了海门家乡的橘子,觉得格外香甜。分手时,陈九如拿出一枚珍藏多年的孙中山纪念铜币,送给陈福民,祝愿两岸早日统一。

  天气晚来秋。叠石桥展示厅门店人员快要下班了,陈福民他们只能坐在车上浏览这个中国最大家纺市场“芳容”。返程经过市区解放路上,陈福民手机拍个不停。晚宴上,海门市委常委、项目办主任施俊亲自来了,还带来了沈绣礼物,感动得陈福民连说不好意思——

    11月2日,海门 

    九房仓与张謇纪念馆 

  1706年,17岁时陈朝玉,携妻及同乡自崇明渡江北上,以海门原万年镇东2公里许的耀昌村为落脚点,披星戴月垦荒,带领族人和众多移民,用几十年时间开垦了海门15万亩土地,被誉为“平民垦王”。其最早在万年所建宅第和后代扩建的九房仓庄园遗址至今犹在。

  11月2日8点半,陈福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出发!一个小时后到了九房仓附近,在《清代平民垦王陈朝玉》作者带领下,见到了后三代的陈家后人。在一家琉璃红瓦的三层楼别墅前,陈福民感叹“‘海门人海纳百川、强毅力行’的精神了不得!陈家后人个个勤劳能干,这样的房子赶上美国,超过台湾了!”在那儿,乡亲们给他品尝了家乡的甘蔗、芦穄,还打包带些走。

  在九房仓,陈福民看到了四汀宅沟与老房子,感叹先祖的拓荒精神及对他们后代的影响。

  张謇是陈福民最敬佩的人物,他父亲最早就是就读张謇办的学校。赶到张謇纪念馆已近中午11点,他们还是仔细参观,重要地方还拍照合影。进门屏风上“与草木同生,不与草木同腐”张謇之话,令他流连忘返。

  午饭后,陈福民心满意足地返回上海。下午4点不到,他突然接到海门台办电话,告知祖父母的墓地找到了:启东市王鲍镇原和合镇安良村坝子场那边!陈福民激动万分,决定婉谢上海安排,隔日回启东——

    11月4日,启东 

    王鲍镇原和合镇安良村 

  上午10点,海门、启东台办以及从上海再次来的陈福民,在王鲍镇原和合镇安良村一处地方碰头。陈福民老伯家90岁的女儿陈沐云及陈沐云的儿子吴旦周等同辈小辈都来了,陈沐云拿出母亲黄文品及小伯陈鸿韬夫妇的照片,翻看。

  随后他们驱车来到安良村坝子场周边,在吴旦周等亲人带领下,来到墓地的西北角。在比大海碗还粗的几棵柏树丛中,找到刻着大字的一人高大理石墓碑,碑后是直径十五六人大圆桌、一人高的大坟茔。

  陈福民来到碑前,找到碑文上父亲和自己的姓名,真是父亲做的家谱。他激动得连连拍照,感谢海门、启东两地的不懈努力,回头对陪同的台办同志说“我带来了给台办、海门日报的三面锦旗。”

  “公公婆阿,父亲健在时候在美国还想念你们,大哥从美国来看过你们,今天在台湾的我来看你们了,你们在海外的后代个个努力,也有成绩。” 陈福民叩头祭拜,一会儿用启海方言一会儿用普通话说“大陆发展很快,不久将来,两岸统一了,来看你们更方便。”

  回到镇上吃饭,陈福民不解地问,后来怎么找到了?原来,接到海门台办的请求后,启东一退休老同志回忆曾经接待过,派人到近海镇发动村干部去寻找了近一个月,一无所获。是不是侨办接待的?海门启东同时再请两地侨办协查,无果。

  时间一天天过去,两地台办及相关镇村干部都没有放弃,1日、2日陈福民在海门时,启东方仍没有放弃。启东一位退休的台办副主任,此前在一个乡里做过领导,印象中陪同过美国来祭墓的陈谟星吃过饭,同时他想到启海本是一家,1928年启东从海门分开单独设县,应该离海门近的地方,墓地可能性大。最后,他锁定几个村,通过村干部和村民的努力,终于在大桥下一个偏僻的地方找到了墓地。

  听完介绍,陈福民激动地说,近年来大陆发展够快的,成就不得了,像高铁、电子商务和量子卫星技术等领先全球,十九大报告说“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不要说在上海,就是在海门、启东手机支付也用得很多,台湾相比差多了。”他说“这几天在启海两地寻亲感受到,大陆的基层工作者、共产党员默默工作着,支持着习主席提出的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老百姓亲切称习近平为习大大,我们台湾同胞一样盼圆中国梦啊!”

  “两岸同圆中国梦”,陈福民说了一声,大家站起高端酒杯连说“同圆中国梦”,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