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百名台胞与宿迁一幢急诊大楼的情缘

2017-07-04 07:34来源:宿迁市台办字号:       转发 打印

  江苏省台办政府网站7月4日讯 又是一年炎炎盛夏,宿迁市人民医院的急诊楼里,等待救治的病人来来往往。“白衣天使”们忙碌穿梭着,与死神争夺生命的延续……这栋急诊楼,今年整整20岁了,“她”外形略显陈旧但不失端庄,慈祥地注视着前来就医的人们…… 

  这20年来,远在海峡对岸的同胞———台湾高雄市宿迁同乡会会长陈良福,也时刻关注着这里,血浓于水的深情让他们时时牵挂着老家人的幸福安康。这栋急诊楼,不仅见证着两岸同胞的血脉深情,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一排铁丝上的吊瓶,刺痛了老台胞的内心 

  时间穿越回22年前的秋天———1995年9月,一位年过花甲、目光慈善的老台胞,走进了宿迁市人民医院的大门。他叫陈良福,是台湾高雄市宿迁同乡会负责人。在他的外甥、该院的主治医师黄陈的陪同下,他仔细地参观了医院从美国长老会建于1905年的西式老楼,到砖瓦结构的病房,再到老旧的礼堂还有简陋不堪的门诊急诊楼。 

  医院大门内北侧有一长排草房子,让陈良福注视了很久,这是一排防震棚,墙面用芦苇和泥巴糊起来,再用麦草做屋顶。黄陈向舅舅解释说,医院职工住房紧张,许多医护人员就住在这里。陈老先生还看到,有不少病人就坐在松树下的砖台上打吊针,吊瓶挂在树之间的铁丝上。 

  “大家怎么都住在这样的草棚里?患者竟在室外打吊针?”陈良福问话里带着心酸。黄陈尴尬地笑道:“舅舅,这是暂时困难,以后会好的”。陈良福停下了脚步,眼里溢出了泪光,喃喃说道:“我们身在异乡医疗条件好一些,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很是不安。” 

  舅舅自远方归来,自然要热情招待。黄陈请来时任院长刘磐作陪,席间谈到医院资金困难的问题,黄陈提出能否请舅舅募集一点资金,建一幢急诊楼以解医院燃眉之急。陈良福当即应允:“作为高雄宿迁同乡会负责人,我回去通过同乡会请大家捐一点,虽然宿迁在台同乡没有很富裕的,但这样的善事我想大家会支持的,毕竟是自己的家乡,有困难理应帮一把。”陈良福坚定地说。 

  一份倡仪书,沸腾了游子们思乡的心情 

  陈良福先生时任高雄市立志工商学校总务主任。从宿迁回到台湾以后,他便立即着手募捐的事情。他与几名同乡商量之后,又向同乡会发布了“赞助宿迁市人民医院倡议书”。请同乡们以博大的爱心伸出援手,帮助家乡医院兴建急诊楼。 

  每年的春节,台湾高雄市宿迁同乡会都要举办一次团拜会。这一年的新春团拜会尤其热烈而隆重,因为除了团拜,陈良福还在会上公布了为家乡人民医院赞助的计划,当含泪宣读完倡议书后,他说:“都是我们的乡亲,就医都没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真叫人痛心啊! 

  一番话让在场的同胞们陷入沉思,一位台胞立即站起来大声说,“我捐一万元新台币!”另一人也站起来,声音哽咽着说:“自己的父老乡亲,我们不帮谁帮,我也捐一万元新台币!”同乡团拜会成了募捐专场,台胞们争先恐后报出自己捐献的数字。这一场募捐,收到的善款折合人民币30多万元。 

  为了筹集到更多的资金,陈良福又多次自费乘飞机,赶到台北宿迁同乡会,为家乡医院募捐。期间虽然受到两岸关系的影响,但陈良福和宿迁同乡会的募捐筹款,一直没有间断过。 

  一张汇款单,满载着对乡梓的牵挂 

  1996年4月,宿迁市人民医院决定筹建急诊中心。那时有规定,医院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不能贷款。因为缺少资金,工程开工不久即停了下来。刘磐院长只好让黄陈再给舅舅陈良福写信,询问筹款进度。 

  其实,为医院筹集资金,陈良福一刻也没有停止过。1997年7月初,同样心急如焚陈良福,把在台募捐情况多次电告黄陈,让他转告医院领导:高雄、台北同乡会、加上新竹中学已募集5万多美元。 

  这年的9月初,陈良福飞越台湾海峡,带来了50400美元支票(按当时对外汇率折合人民币41万多元),这张普通的外汇兑换单,却承载了海外同胞们的深情重意。医院领导接过这张单据,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到底还是血浓于水的感情啊!台胞们在自己也不富裕的情况下,慷慨解囊,此情此恩终身难忘!” 

  因为是美元外汇兑换单,当时在宿迁中行无法兑换,陈良福又带上黄陈急匆匆奔赴上海美国花旗银行,兑换成人民币后带回宿迁,通过银行立即拨付到市人民医院账户,就这样,急诊大楼工地又响起了施工机器的轰鸣声…… 

  1997年10月,急诊大楼竣工了。这幢在防震草棚上建起的大楼定名为宿迁市急诊中心,面积达3600平方米,高5层,并首次开通宿迁市急救电话120,极大地为宿迁百姓们的就诊提供了便利。 

  消息传到台湾,宿迁同乡会的台胞们一片欢腾,纷纷打来电话表示祝贺。那一刻,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涌动着一股两岸同胞一家亲的暖流。 

  一块纪念碑,见证了海峡两岸血脉情 

  “我们不能白拿台胞们的钱,我们也要给人家回报。”刘磐院长说,医院决定为提供赞助的台湾同胞们提供优惠医疗服务。首先是发送给他们与赞助金额等价的医疗使用券,他们的亲朋好友都可以使用,为期十年。还为台胞们的医疗就诊提供“三优先”服务,只要他们来医院看病,大多是由黄陈亲自接待,为他们妥善安排就诊、用餐、乘车。这样的贴心服务,黄陈一直持续了十几年,从未间断,从无怨言。 

  医院还决定,为急诊中心的建成立碑纪念。记载建楼经过,撰刻捐款者姓名。刘磐院长亲自撰写碑文初稿,叙述建楼过程,赞许台湾同胞高风亮节,慷慨相助。把碑文草稿发给陈良福后,他深明大义,表示不用突出他个人的功劳,每个人留名即可。根据陈良福的意见,医院对碑文再次进行修改完善,使之既体现台胞们的心意,又质朴低调。 

  纪念的石碑刻好了,碑正面是急诊中心记事,背面刻上102名捐助者的姓名。如今,这块石碑仍旧屹立在急诊大楼门西侧。多年来,常有台胞在来医院就诊时,在急诊楼里走走看看,再到石碑前凝神注目,这一刻,仿佛那颗漂泊的游子之心,又回到母亲身边。 

  冬去春来,花谢花开,这一块看似普通的石碑,见证着医院成长的经历、奋进的足迹,这一幢看似普通的大楼却深情地记载着两岸骨肉同胞的亲情无限!(交流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