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张謇长孙女张非武于台湾去世 享年101岁

2016-09-22 07:47来源:张謇网字号:       转发 打印

  2016年9月9日,张謇长孙女张非武女士于台北家中去世,享年101岁。

  可以告慰的是,非武女士在无病无痛中安然逝去。非武女士的入殓仪式定于明日(2016年9月22日)在台北举行。

  谨以此文纪念张非武女士。

  自强之行葆家声

  ——侧记张非武女士

  听到一百零一岁高寿的张非武女士仙逝的消息,心里还是颇有些感概的。我与非武女士并没有任何交往,2004年4月她重返阔别已久的家乡,来我供职的博物苑参观,我理应有机会揖见,然而终究缘悭一面。对她的印象,主要来自零星的文献记载以及她的亲属友人偶尔的叙述。

  非武女士是张謇的长孙女,她的名字也是张謇给起的。张謇得独生子孝若甚晚,所以对第三代则望之甚殷。非武出生于1916年12月12日(农历十一月十八日),从前一天的儿媳临产到次日孙女出生及命名,张謇日记里都有记载。两天后为循风俗送喜蛋,张謇还亲手修改秘书管石臣草拟的《分送喜蛋谢贺礼启》。这则谢启写得切时切事,却为《张謇全集》失收,因借录于此:“檐梅欲笑,苑果都收。正老人娱老之时,值儿复生儿之喜。何妨弄瓦,先佐含饴。昔训犹恐其虎云,今俗喜传于鸡子。敬奉如干,因慰关垂,藉分朋好。对客亦绷纹褓,沿号珠娘;洗儿倘荷金钱,谨辞璧使。”

  就张謇本心,他显然希望能得男孙,这从后来他为融武写许多诗作可知,不过非武的出生,老人还是感到快慰,犹如谢启里所说的“何妨弄瓦,先佐含饴”。张謇对孙辈的怜爱,也有一些文字可见,如有一封给儿子孝若的信讲:“新会橙十二枚,半给非孙,半寄融孙,均令留皮供药。”这是一个做了这么多大事的人,情致细密的地方!

  非武女士到台湾后,曾获张謇致吴夫人家书一通,其中就有“何时到家,途中非武好否”等询问,以见其关切之情。这通被学者宗敬之称为“名祖亲情爱女孙”,且“钟爱之意溢于言表”的家书,一直被非武女士珍藏。这珍藏着的,应就是祖孙间的那份不泯的亲情。

  非武女士的青少年时代,所遭遇的其实也多坎坷,先是1926年祖父的去世,继又是1935年父亲的横遭不幸,一个完好的家族瞬间失去支柱,而偏偏她的母亲又常年多病卧床,所以好多情况下,她就俨然成为弟妹们的主心骨。她的果敢坚毅,能主持大局,是我在柔武、绪武两位先生那儿多次听到的,并且每见他们提及大姐,都面露肃然而敬的神情,足见他们内心的景仰和依赖。

  以我妄自猜测,非武女士的这种勇毅,一方面受家庭多故之迫,另外也是家风的影响。记得张謇致孝若家书有云:“儿须知父是有名人,儿子不易做;为世交长辈有名德人赏识,儿亦不易当。儿须自爱自重。自爱自重无他,在勤学立品。何以立品?不说谎,不骄,不惰,不自放纵任性而已。”这自爱自重,也就是自强,非武女士应该是受到这影响的。

  这种自强,还表现于不把自己束缚于一个家庭。1937年,日本加紧侵华步伐,在家国危亡之际,她加入隶属驻通国民党57军111师的“抗日义勇宣传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并于年底离开家园,随军转战苏北和鲁南。我曾于南通市图书馆看到一册他们编写的油印讲义,这是向军中士兵宣讲的《政治常识读本》的一种,前半部分为战友徐惊百所编的《国际知识讲话》,而后半部则是非武编写的《时事知识》,署名“张继岚”,是用的她的表字。讲义编写于1940年1月,那时部队已在山东了。

  我曾在1938年5月3日的《大公报》上看到一篇从沦陷区来的记者写的题为《痛话南通》的报道,其中一节《张非武小姐的义勇》叙及一事,谓3月17日日军占领南通,“下午,三个敌军终于是跑到了濠南别业,挨屋搜寻。这时非武小姐拿了一枝手枪,藏在一个曲折最多的屋里,虚掩着板门。三个敌军不久搜寻到她的这一个屋子,因是板门虚掩,敌军感觉到心怯,轻轻的把板门向外一开。她的第一枪响了,但是没有击中,想接放第二枪的时候,子弹被卡住了。这时敌军知道屋子里有人,都躲到板门的后边,接着向屋子里打了很多枪。非武小姐,趁着他们躲在门后乱打的时候,急急地跑出了这个小屋,经过了很多的曲折,从别业后边博物院的旁门逃出去。”这段报道虽然绘声绘色,但显然是一则民间的传闻,因为那时非武早就不在南通了。不过我们还是从这则传闻里能看到当时民众心目中,南通这第一大家在大敌当前采取的是什么态度。这个传闻,或许与此前非武在街头的抗日宣传有着关系。

  张謇告诫儿子名人的后代不易做,这话一定影响到非武。我们看她自从走出家门,就已然在走出上代的那个光环。她协助丈夫开创自己的事业,并且后来还做得很成功,却从来不借祖上名誉的光,甚至有点刻意在摆脱那份名望。我觉得她这种做法,其实更蕴含着对祖先的爱戴和敬重。不沾遗惠,不辱家门,努力自强来报答先祖,这就是一种更大的爱敬!可喜的是这种家风,还在他们家得到了传承。对于此,张謇九泉有知,一定深感快慰,而如今非武女士驾鹤西往,想来也是决无抱憾的。

  那年非武女士参观博物苑,曾在留言本上写下“坚苦自立,忠实不欺”八个字。这是张謇为通州师范学校定的校训。以张謇的解释,自己多年即以此自励,因此更希望学生持此为训,所谓“将天下一家中国一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之道理,人人胸中各自理会;须是将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之责任,人人肩上各自担起”,“开拓胸襟,立定志愿,求人之长,成己之用;不妄自菲薄,自然不妄自尊大”。非武女士题此八字,既让我们看到她对祖父遗训的承守,更验证了她一生的践行。我之感慨,也源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