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繁體版

二分明月故园情——台商李氏兄弟“登陆”圆梦

2024-04-28 18:31:00
来源:扬州市台办

  当我第一次来到大陆,就感觉从蜗居的逼仄中解放了,天地一下子变得广阔,好像自己也长出了翅膀。

  ——李圣

  李圣是2023年刚落户江苏省扬州市江都经济开发区的台资企业——蓵宏科技的战略副总,早年在美国当工程师,后来回到台湾接管父亲的企业,做电子机械器材贸易。之所以到大陆来投资,源于对他哥哥的崇拜,还有兄弟俩一直怀揣的梦想。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两岸关系刚刚破冰,他哥哥就开启了“登陆落户生根”人生,面对物资丰沛、人才济济的广袤大地,觉得大陆哪里都是商机,先是在上海做纺织机械贸易,后来创办了上海台资第一家女性内衣品牌。90年代,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迅猛,借力上海浦东开发热浪,他哥哥开始转移“战场”,协助台湾同学创办了泰隆半导体,主要生产8寸晶圆片。“我是1989年第一次到大陆的,起初还没感觉到大陆发展的有多好,但是后来隔一段时间再来,发现变化真的是日新月异,快得让我吃惊!”李圣更坚定了哥哥到大陆发展的决策是正确的。

  追寻母亲的记忆

  时光穿梭到90年代初,那是李圣第一次到扬州探亲,因为母亲是扬州人。回来见了许多亲戚,虽然素未谋面,却倍感亲切,高龄近90的姨妈方咸宁还送了一副亲手撰写的蝇头小楷给他,亲人的热情善意一下子清晰了李圣脑海中对扬州的模糊概念。“我母亲是扬州人,从小在个园长大。记得小时候我和哥哥带母亲去板桥林家花园玩,兄弟俩一路兴奋的赞叹建筑及庭院景色的壮丽优美,而母亲却表情淡然,傲娇地说‘还抵不上我家一个角’!”当时李圣兄弟几个都很惊讶母亲家有这么厉害?时常听母亲讲扬州的人物、历史、诗词,在母亲的回忆里,他们穿越了李白笔下的“烟花三月”,仿佛听到二十四桥上的月夜箫声。当年李圣母亲家北边有个史公祠,母亲也给他们讲过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故事,“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也在儿时李圣心里留下了烙印,虽然那时候还不太懂史公大义,但内心却很激荡。也许从那时候开始,一个小小的梦想就开始点燃了。

  被诚意包裹

  这些年,兄弟俩在上海把企业做得风生水起,萌生出要回母亲家乡做点什么的念头,“可以把企业建到母亲家乡去,以后有机会再把家人都接回来”。2023年初,李圣的哥哥在江都经济开发区拿了100亩地,投资10亿元,把自己在南京江北新区的公司扩建到这里。2022年下半年,又邀募招来了台湾的业界朋友,在江都区投资落户主营半导体芯片测试的耗材项目。

  “不要看天花乱坠的招商推介,一定要看后期的兑现程度”,谈及哥哥分享给自己的投资心得,李圣深有感触。多年前,他哥哥在扬州参与一个项目的投资,虽然财政资金比较紧张,但是当地政府签约时承诺的设备补贴款从没有延时、更没有短缺,对于政府这种即使勒紧裤腰带、也不对客商爽约的诚意很是感动。“哥哥说这个地方有诚意,能干事!”李圣充满信心地说。

  2022年7月,李圣和几位台干风尘仆仆来到江都经济开发区投入创业建厂工作,迎接他们的是一如往昔的热情周到。“初来乍到,很多事情就是一头乱麻,还好遇见了小杨局长”,李圣口中的“小杨局长”是江都经济开发区招商局对台项目的直接联络人。“因为我们的台胞证这边系统不兼容,所以每次都是小杨局长帮我们跑窗口,再到后台手工登录,才可以办理相关手续。”有一次,李圣生病了,身边没人照顾,微信联系了“小杨局长”,询问一些药品哪里可以买到,等了近半个小时没有回复,李圣心里不禁有些凉凉,正在叹气之时,清脆的敲门声响起来,一开门就是气喘吁吁拎着药片的“小杨局长”。“保姆式”服务,是李圣对小杨局长工作最准确的评价,“很有家的感觉,她给我们推荐了全城的网红餐厅,帮我们跑税务局、供电局、工商局、银行……”

  看着项目从当初的一纸合约,到现在进了工业园区,有了厂房,各项手续也近办理全面,设备正在在购置,再过几个月第一笔数百万美元的订单就可以走上流水线了。李圣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场景,庆幸自己一直被诚意所包裹。

  “岛民”三观转向“大国”三观

  半导体产业链很长,李家兄弟一直有着自己的梦想。但是,囿于资本、土地等资源限制,中小企业在台很难再能做大做强。“来到大陆,思路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兄弟俩觉得不妨把梦想再做大些,为什么不可以“折腾”出一个半导体产业园呢?虽然做到全产业链几乎不可能,但是专注一个板块,做好几个“卡脖子”环节,他们还是充满信心。

  李圣常常戏谑哥哥是个不折不扣的“企业媒婆”,恨不得把所有认识的做半导体的朋友都介绍到这边来投资,其实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自己做的这个板块,以后没有一个环节依赖进口,做出一个完全属于自己民族的芯片。对于兄弟俩的“梦想”,也鉴于这个产业链正在慢慢填补,江都经济开发区正在规划建设半导体产业园,希望以更加开放的诚意,迎接更多怀揣民族梦想的台商。

  现在兄弟俩都举家搬到了大陆,因为每次回台湾,他们都会分享这里的人和事,家人们很受感染,对大陆充满好奇和期待,特别是深感大陆年轻人身上永远充满干劲、专注执着,仿佛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我希望我的子孙后代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能拥有这样昂扬向上的‘大国’三观!”(张薇、张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