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繁體版

著名诗人洛夫下扬州 感慨“我来扬州,如同回家”

2018-03-21 07:41:00
来源:澎湃新闻 | 扬州网官方微博

  据台湾东森新闻云等岛内媒体报道,台湾当代诗人莫洛夫(笔名洛夫、野叟)2018年3月19日凌晨3点病逝,享寿91岁。

  洛夫拥有多部经典著作,出版诗集《时间之伤》等37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7部,评论集《诗人之镜》等5部,译著《雨果传》等8部,其中《石室之死亡》广受诗坛重视。2001年,洛夫推出3000行长诗《漂木》,同年被评选为台湾当代十大诗人之一,名列首位。

  洛夫是台湾现代诗群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他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同纪弦为代表的“现代派”和覃子豪、余光中等为代表的“蓝星诗社”成三足鼎立之势《创世纪》,成为岛内坚持最久的一个文学期刊。

  原标题:“扬州是我第二文学故乡” 洛夫:独为这座城写过三首诗

  白发苍苍,精神矍铄,就连洛夫自己,也不记得这次到扬州,究竟是第几次,或是第7次,或是第8次,对于这样一位诗坛泰斗级的人物来说,来到诗歌之城扬州,也是一场归宿之旅。昨日,“广陵清韵·诗音雅集—祝贺洛夫先生文学生涯70周年”活动在扬州市美术馆举行,87岁的洛夫和他的扬州好友们,谈诗歌,聊人生。

  独为扬州写过三首诗

  扬州是第二文学故乡

  对于古今中外的诗人来说,扬州这座城市,一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对于洛夫来说,扬州有三美:美景、美食、美人,此外,这又是一座充满人情味的城市,因为扬州写诗的人很多,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诗歌的现代群落。这些年来,定居加拿大的洛夫,只要回国,都会来到扬州,走一走,看一看,见一见那些因诗结缘的好朋友。

  扬州欢迎着洛夫,洛夫也回报着扬州。几次来过,就为扬州留下过三首诗歌。最初一首,是《西湖瘦了》,瘦西湖的美感动了洛夫,洛夫又用他的诗歌感动了世人。后来一首,叫做《唐槐》,这就由表及里,写到扬州的骨子里去了,在潋滟湖水之下,这座城市也有着沧桑铁血的历史,读一读,都让人热血沸腾。还有一首,是洛夫近年来做的一项文学工程,将古代诗歌重新解构,将原本的韵律打碎,构建出新的作品来。在他选择的百首古诗中,重要的一首,就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如此,就有三首,就连洛夫自己也说:“在国内,写过三首诗的城市,独有扬州。”故而,洛夫干脆就说:“扬州是我第二文学故乡”。

  回首70年诗歌生涯

  坚持自我不忘初心

  洛夫说,自己发表处女作,是在1944年,在湖南衡阳,自己的老家,当时自己还是一位中学生,尽管文字还显稚嫩,可对于一位中学生来说,却显得弥足珍贵。他陆续发表了20多首诗,10多篇散文,一一剪裁下来,在本子上粘贴。可惜,这个记载着最初文学梦想的本子,却在后来遗失了。

  到了台湾之后,洛夫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文学梦想,和文友们一起创办了《创世纪》诗刊,这是在1954年创办的,至今也有60年的历史。前不久,还举行了创办60年的庆典活动。当年一些创办的文友,有的已不在了,杂志还在,不忘初心。回首当年,说是主编,却是义务,没有一分薪水。当时,洛夫也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写出了《石室之死亡》等脍炙人口的诗歌。几十年来,陆续出版的诗歌散文集,也有50多部。因他的诗歌立意新巧,语言多变化,就有了“诗魔”的称号。对于这样一个称号,洛夫的态度是:“没有拒绝,但也没有公开说过喜欢”。

  洛夫总是自谦,说自己谈不上有多大的成就。常有人问他,如今诗歌热度不比当年,看上去写诗也赚不了多少钱,是什么让他坚持了下来?洛夫说,诗歌的创作是一种有价值的创造过程,诗歌所追求的是价值,不是价格。写诗是以自己的梦想为追求的目标,如有人懂,就是知音。如有知音,不枉此行。

  今年,洛夫87岁,身体健康,自嘲“略有发胖,胖得有点不像诗人”,还能全球各地跑。家庭和睦,妻子总伴身旁,50多年携手走过,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重新解构古代诗歌

  唤醒体会诗歌之美

  洛夫说,与其说他的成就在于诗歌,不如说他重新解构古代诗歌,创造了关于诗歌新的传统。他也看到,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古典诗歌的阅读越来越少。于是,他重新解读古典诗歌的艺术价值,希望这番创新,能够吸引年轻人。他认为,自“五四”之后,新诗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却不能因此抹杀古典诗歌的美。相反,现在有的新诗,走上了口水诗的极端,那些藏在古典诗中的音乐美、韵律美、意境美却消失不见了。

  如今,洛夫重新解构唐诗的著作,已经在台湾出版。而在大陆的版本,将在一个月内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洛夫说,他的这番解构,不恋旧,不复古,只是希望能够带领着大家,唤醒对于古典诗歌的美感,建立现代汉语言诗歌的美学架构。

  新诗中的“大诗人”

  只有三人能称得上

  作为洛夫的好友,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诗评家叶橹,为很多诗人写过评论,但是写得最多,评得最多的,就是洛夫。

  叶橹说,在他看来,诗人可以分为四种:大诗人、优秀诗人、一般诗人、不是诗人的诗人,在新诗的时代,能够算得上“大诗人”称号的,只有三人:艾青、昌耀、洛夫。或许有人说过,艾青某个阶段的诗歌并不算好,但是艾青在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的诗作,至今还是很难超越,而昌耀和洛夫,也各自有着属于自己的时代。

  在叶橹看来,一名大诗人,要有能够反映历史的作品,比如艾青的《向太阳》,昌耀的《慈航》,以及洛夫的《漂木》,有些诗人,能够写出优美的诗句,却缺少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只能算作优秀诗人。而像艾青、昌耀、洛夫,则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感知他们的存在。

  有一个细节,至今还让叶橹感怀。那是一次多年前的同行,刚到旅馆,洛夫和叶橹就被一群诗歌爱好者团团围住。当时,洛夫毫无架子,不顾旅途疲惫,当即就和大家谈起诗歌来。这个场景,一直记存在叶橹的脑海里,他也因此感叹:“一位大诗人,不仅诗要写得好,人品更重要”。

  在活动中,扬州文友们还弹琴奏乐,朗读诗歌。洛夫兴之所致,提笔写下“雪落无声也是一种禅意”。

  每年,当琼花观里那棵银杏开始泛黄的时候,扬州就会迎来一位老朋友—著名诗人洛夫。从2005年开始,金秋时节下扬州,已经成为洛夫的一种习惯。昨日下午,扬州诗友们再度会聚琼花观,用一场诗会迎接他。http://www.yzne ws.com.cn/

  现场诗友朗诵洛夫诗作

  这场名为《众荷喧哗》的诗歌朗诵会上,扬州诗友们纷纷登台,朗诵诗歌,其中,大部分是洛夫的作品,也有一些诗作是扬州诗友为洛夫所作的。

  《边界望乡》里,是浓浓的乡愁;《烟之外》,是诗句的艺术;《镜子》,是凝练的升华。尽管在诗会上,并没有洛夫那些著名的长诗,但是每一首诗歌,都将洛夫诗歌的精华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扬州诗人庄晓明等人为洛夫创作的诗歌,满满都是扬州对于这位老友的敬意。

  创作赋予古诗新的生命

  这些年来,洛夫除了创作诗歌,还在系统进行一项文学工程,那就是用现代诗歌的语言,重新解构古诗。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名家笔下的名诗,经过洛夫的解构重组,重新焕发出一种新的光彩,也能让现代的读者更容易接受。

  “古诗实在是太美了,每一首古诗,都如同一首美妙的乐曲。无论是语言还是韵律,都会给人带来莫大的享受。”洛夫感叹道,“但是,现在有很多人,不愿意去读古诗,从语言到意境,现代读者和古诗之间,都产生了一些隔阂。如果长此以往,古诗可能面临少人问津的地步。”

  于是,这几年来,洛夫用现代语言解构古诗。尽管语言不一样,但尽量去保留古诗的意境。在他看来,古诗的意境之美,最是上佳。洛夫也承认,这样会破坏一些原诗的节奏美,格律美,然而,也给古诗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一些新的语言美,节奏美,赋予了古诗新的生命。

  洛夫说,自己已经完成了40多首的古诗解构,做这件事情,心情不能浮躁,要有时间,更要有心灵的空间。庆幸的是,每篇发表之后,都会收到如潮好评。洛夫打算在写满50篇的时候,集册出版。

  情结我来扬州如同回家

  “我来扬州,如同回家。”看着满屋子的诗友,既有多年旧友,也有今年初识,但是因为诗歌,大家走到了一起,并很快就融成一片。

  洛夫说,自己有点怕热,所以每年都会选择在秋季来到扬州。在他看来,扬州是一座散发着古典魅力的城市,这座古城里的每一条街巷,每一块砖瓦,都萦绕着千百年沉淀下来的诗意。

  他特别记得,第一次前往瘦西湖的时候,就被那里的景色所倾倒,当即提笔写了《西湖瘦了》这首诗。更何况,这里还有如此多热情的朋友们,每逢金秋思扬州,相信这样的约会,还会一年一年延续下去。记者王鑫

  人物名片

  “诗魔”洛夫

  1938年举家从乡下迁居衡阳市石鼓区大西门痘姆街,就读小学。1943年进入成章中学初中部,以野叟笔名在《力报》副刊发表第一篇散文《秋日的庭院》。1946年转入岳云中学,开始新诗创作,以处女诗作《秋风》展露才情。1947年转入含章中学,与同学组成芙兰芝剧社和芙兰芝艺术研究社,自编自演进步节目。1949年7月去台湾,后毕业于淡江大学英文系,1996年从台湾迁居加拿大温哥华。国际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台湾最著名的现代诗人,被诗歌界誉为“诗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