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繁體版

赖元皇:14年,足迹,从台北到东台;客户,从长安到本田

2021-11-10 11:39:00
来源:交汇点
  编者按:走出台岛看世界,别再执着于生活中的“小确幸”——近年来,江苏推出系列支持台青求学、实习、就业的务实举措,特别是江苏各地50余个具有两岸元素的青年创业平台为台湾青年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吸引他们告别“小确幸”,来江苏创造“大未来”。台青来苏创业人数不断创新高,催生了一批台青创客家。

  新华日报全媒体国际传播部推出《台青创客家》栏目,关注他们的奋斗和生活,体会他们的苦辣酸甜,描绘苏台两地的紧密联系,讲述台湾青年在江苏这片热土上如何拼搏、创造出“大未来”的故事。

    交汇点讯 东台市经济开发区纬五路11号,江苏长盈机械有限公司的厂区里机器轰鸣,机器转动,一个个金属零件落下,台青赖元皇的创业故事也扑面而来。 

 

  选址东台创业,台办帮忙解决厂区用地纠纷

  赖元皇是江苏长盈机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这是他创业的第14年,他的创业故事得从父亲说起。赖元皇的父亲最初在台湾的富士气门厂工作,退休后,与人合伙创立中山正州气门有限公司,从事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零部件的制造。

  赖元皇出生于台北,此前在台湾淡江大学就读金融专业,2004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广东中山,成为中山正州气门有限公司的一名作业员,并一步步走向品控经理,后因与股东发展战略不同,父子两人决定自己创业。

  以前在广东的公司产品以外销为主,父子两人想把市场转战大陆,经过一番考察后,发现盐城地理位置适中,江苏的营商环境好,特别是有很多惠台政策,于是选择盐城东台市成立了江苏长盈机械有限公司,从事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零部件的制造。

  刚来东台建设厂区时,因厂区用地上与附近的居民曾有一些纠纷,后来经过当地台办调解很快解决,这些让赖元皇很感激。

  赖元皇还清晰地记得,2009年下了几场大雨,厂区里池塘的水漫出来,厂区地势低,雨水排不出去,鱼顺着水游到厂区各处,雨后,大雁不时地从厂区上空飞过,这些让赖元皇觉得这里的生态环境很好,自己没有选错。另一个让赖元皇惊喜的是淮扬菜,“淮扬菜在台湾是非常贵的料理,到这里后成为了家常菜,客户或朋友过来,带他们去吃淮扬菜很加分。”赖元皇说。

  初期接下大单,合作伙伴从北汽、长安一路拓展到本田

  2007年,刚开始创业时赖元皇压力很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却为公司带来了意外的收获,当时原物料的价格大幅下跌,于是建厂成本也大幅下降。

  2008年是中国汽车开始崛起的时间,这一年大陆有五六家汽车制造厂来江苏长盈机械有限公司考察。2010年公司正式投入生产不久,就接到沈阳一家日本与中国合资的发动机公司的大单。“沈阳这家合资公司一开始是打算与大陆两大龙头零部件制造公司合作的,但是由于这两家公司的零部件都不能与他们的产品匹配上,恰好我们公司的零部件能够匹配,很幸运地接手了大额订单,公司很快发展了起来。”赖元皇说。

  此后,公司陆续开展四轮、二轮,专业动力机械领域,也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品牌达成合作,摩托车公司如雅马哈、铃木、三阳等知名品牌,汽车公司合作伙伴也一路从北汽、长安拓展到三菱、本田等。

  在赖元皇看来,做企业要奉行“二八法则”,为一个企业规划蓝图的时候要把它分为一百份板块,每个细分领域以及每个合作的客户销售额所占的比重都不能超过百分之二十,要学会分散风险。

  江苏创业空间大,想为台青搭建政企服务桥梁

  2015年,赖元皇把目光投向了大排量摩托车。其实2015年大陆是卖不动大排量摩托车的,但北美、欧洲、东南亚的年轻人却对大排量摩托车狂热追求,他们建立俱乐部,组织远程拉力、越野赛等。赖元皇自己也玩摩托车,他发现大排量摩托车比较小众,竞争者少,而且成本8000元左右,却可以卖2万到5万,他觉得这是个商机,准备投入研发。

  当时大陆一些同行虽然也发现了这一风向但并不相信会吹到大陆来,更不愿意投入研发费用。赖元皇回忆,当时曾被大陆最大的摩托车厂采购经理骂过,那个采购经理认为赖元皇的方向是错的,投入做大排量摩托车会把公司拖垮。赖元皇也曾犹豫过,最终相信了自己的判断,每年平均投入几百万元研发费用 ,做磨具、设备和产品试验。2019年,大排量摩托车在大陆爆红,赖元皇的公司乘上了这次东风,而此前那家国内最大的摩托车厂却因研发起步晚了几年,竞争力受到很大影响。

  明年,赖元皇准备增设一万平方米的车间,公司现在每年的营业额在8000万-9000万元,未来准备再翻一番。

  曾荣获东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的赖元皇不仅忙于自己的创业,还是盐城市台商协会会长,在多年的创业历程中,他发现在台湾没有创业的空间,政策也不允许,而在江苏创业空间比较多,“越来越多台湾年轻人来江苏读书、工作和创业,希望能为更多台青搭建政企服务的桥梁,助力两岸交流。”(交汇点记者 付岩岩 张楠楠(实习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