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繁體版

“90后”台青杨昕达:乐在大陆追逐光影 舞动人生

2022-09-30 07:17: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杨昕达在领舞。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南京9月29日电 题:“90后”台青杨昕达:乐在大陆追逐光影舞动人生

  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

  夜幕降临。南京闹市区新街口,人车川流不息。市中心街角,名为“舞岛”的练舞房里响起鼓点和乐声,一位年轻人走到人群最前排,开始领舞。贴满海报的墙壁上,倒映出他丝滑舞步的剪影,像流动的画。

  追逐光影和舞动人生——交织在这个年轻人生命中的两件事,似乎在此刻达成了某种融合。舞房里,摆设着有关影视制作、舞蹈国际赛事的奖杯,显示主人公在一些国际比赛的舞台上已崭露头角。

杨昕达在拍摄影片。 受访者供图。

  他叫杨昕达,今年24岁,来自台湾。他是两岸婚姻家庭的后代,父亲是台湾人,母亲是广东人。

  从小学二年级起,他随母亲从台湾搬到广州上学、生活。母亲从事戏剧工作,常常在家弹古筝、写书法。受母亲熏陶,杨昕达从小对文化艺术产生浓厚兴趣,高中阶段就喜欢拿着摄像机到处做“拍客”。

  直至考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他开始了专业影视求学生涯。后来,他担任了5年南京大学官方宣传片导演的职务,做过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校友晚会的执行导演。

  “南大给我的滋养,不仅是业务技术的提升,更在于人文情怀的熏陶:她教会我,如何用更有温度的视角看待世界,如何在时代大背景下洞察普通人的命运。”怀着这样的心态,他拍摄了纪录片《向南》(三部曲),讲述当代大学生学成返乡、回馈社会的真实经历。

  一次偶然的旅游经历,让他斩获了国际奖项。从纽约州立大学交换留学回到南京大学后,他和校友在日本短暂旅游了几天,到了东京郊外的镰仓。

  作为旅拍达人,杨昕达发现这个环海小城保留着古朴的风貌,人们的生活慢速且原生态。他记得,当时他在路边买了一瓶饮料,饮料瓶上写着“Original”(本源),身边开往东京的列车呼啸而过。他觉得,这个“原汁原味”的味道和环境非常契合,于是将那一瞬间抓拍下来,后来在纽约广告节上获奖。

 杨昕达在自己开设的“舞岛”练舞房里冲调饮品。 朱晓颖 摄

  从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后,杨昕达的职业轨迹,却转向了舞蹈。

  2021年7月,他和大陆、台湾的南大校友在南京创办了街舞社,起名“舞岛”,寓意将这里打造成城市中以舞会友的小小栖息地。

  首次创业、商业化运作,杨昕达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从跑腿找场地,到舞房装修涂鸦,再到招募学员,他都亲力亲为。虽然吃了不少苦,但舞房经营渐入佳境,半年多时间就实现了盈亏平衡。

  “目前市中心的这个舞房有270平方米,有19位街舞老师,教授传统街舞、爵士舞、现代舞等课程,累计学员超过500名,学员规模还在扩大。”他介绍。

  杨昕达告诉记者,之所以开街舞社,也是和兴趣爱好密切相关——街舞几乎伴随着他的整个成长经历。

  在小学时,因为好动,他被妈妈送去学习街舞。彼时,广州街舞培训机构寥寥无几。学跳街舞后,他觉得很“上头”,一发不可收拾,坚持到现在。

  在纽约交换学习期间,他担任了当地舞队Culture Shock的编舞师,并带领团队前往美国奥尔巴尼比赛。“街舞视觉上很酷炫,但编舞却非常枯燥。我曾经为了编排好看的队形和层次,画了这么厚一本A4纸合订本”,他用手示意。

  长时间在影视、舞蹈两个“频道”切换,杨昕达突发奇想,他觉得两者是共通的:影像是媒介,舞蹈也是媒介,传递人的思想与情感,在输出中获得共鸣。那么,能不能融入影视与街舞,创作跨界艺术作品?

  他找到了这样的表达载体,拍摄制作了《静止与躁动》。

  这个街舞短片,讲述了广州一对爱好街舞的兄妹不幸罹患渐冻症、与病魔抗争的故事。随着病情发展,兄妹俩原本灵活的身躯,逐渐发展到全身都无法动弹,但仍热爱舞蹈、热爱生命。

  “这是一部舞蹈影像,把编导、叙事、编舞做了整合。”让他不曾想到的是,该短片因独创的方式、感人的情节打动了评委,最后在北京国际舞蹈影像艺术季上获得最佳表演奖。

  推波助澜般,这给了杨昕达更多创业的灵感。他筹备在南京台湾青年创业学院开设影视工作室,寻找兴趣与创业结合的更多可能性。

  多年在广州、南京的生活经历,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广州、南京就是我的第二、第三故乡,家的感觉就是安全感。我才24岁,人生还有很多可能性,乐见这些可能性在未来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