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繁體版

台湾大学生“我眼中的江苏”随手拍摄影比赛结果揭晓

2017-09-20 15:34:00
来源:江苏省台办

  江苏省台办政府网站9月20日讯 今年7至8月,我省相继举办了台湾大学生江苏实习就业特训营、青春相约创未来、两岸名校大学生沿江骑行等苏台青少年交流活动,并在台湾全体大学生中开展了以“江苏风·文化根·两岸情”为主题的“我眼中的江苏”为主题的随手拍摄影比赛。 

  来自宝岛台湾的大学生们用手机和相机记录下了在实习、参访过程中精彩瞬间,用他们特有的视角表达了对美丽江苏和魅力江苏的赞许。截止到8月31日,共收到300多台湾同学的上千幅作品。经过评审,共评出一等奖作品3个、二等奖作品6个,三等奖作品10个,优秀奖作品30个,最佳组织奖3个。现公布如下:  

   一  等  奖  作  品   

 

  《汉皇新活力》 台湾文化大学 许睿恩 

 

  《昆剧扮相妆-在昆曲大劇院表演後台》 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 莊雯茜 

 

  《南京台城》 台湾致理科技大学 吴又萱 

   二  等  奖  作  品   

 

  《南京夫子庙印象》 台湾台北大学 王瑜真 

 

  《回旋楼梯》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吕芃漩 

 

  《围观<战狼2>》 金门大学 赖家卉 

 

  《流光溢彩凤城河》 台北大学 何昱臻 

 

  《台城练功》 台湾中原大学 罗子修 

 

  《我与奥运冠军合个影,2008北京奥运会蹦床冠军陆春龙》 台湾政治大学 郭玫琪 

   三  等  奖  作  品   

 

  《南京奥体万国旗广场》 台湾东吴大学 蔡荷嬋 

 

  《古镇摇桨声》 台湾筑波大学 陈映瑄 

 

  《翠色夏意》 台北大学 何昱臻 

 

  《斜晖夕照明城墙》 台湾中原大学 吕佳玹 

 

  《同根同源 同行其道》 金门大学 赖家卉 

 

  《城市林荫大道》 台湾暨南大学 黄桢闵 

 

  《南京1937-1938》 台湾中正大学 魏采容 

《欢聚金陵》 台湾淡江大学 曾奕绮

 

  《夏日金陵》 台北科技大学 许芯瑜 

 

  《南京地铁4号线》 台湾东吴大学 赵玫儒 

评述之一: 

   他们镜头中的“故乡的云”  

  薛颖旦 

  这是一组台湾大学生暑期在江苏的摄影作品,或者更形象地说是他们用镜头写下的“回乡笔记”。在江苏的实习就业特训营、沿江骑行交流体验营活动中,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真切感受,用镜头记录下了故乡的山水、故乡的名胜、故乡的蓬勃发展以及陶醉在故乡里的自己的笑顔。 

  镜头下的这些照片,是他们心中“故乡的云”:站在台城古城墙俯瞰玄武湖的烟波浩渺和秀美景色,在昆曲的发源地拍摄年轻女演员在后台对镜上妆,探访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拜谒中山陵寻访孙中山“天下为公”的墨迹,在西津渡观赏长江与大运河交汇的奇丽景色,远眺南京新地标南京眼的壮观与优美,明城墙旁、秦淮河边、中山码头,他们寻访历史,地铁车厢、青奥体育公园、南京图书馆,他们感受现代化的江苏,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他们触摸那一份属于沉甸甸的历史…… 

   这就是他们镜头里的江苏——是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故乡,用真实的心情体会到的大陆。他们用镜头记录江苏,也记录自己;记录美景,也记录心情;记录江苏悠久的历史文化,更记录这个鱼米之乡现代时尚、充满蓬勃生机的当下。 

  这些获奖照片视角独特,构图有新意,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审美风格和中华文化共有的审美特性,拍摄者在创作这些作品时,将自己的惊讶、热爱、沉醉等情感完全融入到作品之中,当人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便会产生强烈的共情效应。而作品中两岸青年的多张自拍照,镜头中的一张张青春的脸庞和洋溢着的笑脸,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与友谊,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文化认同。 

  (薛颖旦:新华日报文体部主任,高级编辑,江苏省文化记者协会副主席) 

评述之二: 

  两岸文化交流的视觉纽带 

  汤天明 

  魅力江苏,以人杰地灵、兼收并蓄、开放包容为地域文化特色,这得益于丰厚历史文化与鲜活时代特色的共同滋养。近年来,两岸民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大量台湾青年学子前来江苏游学实习,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秀美吴韵和壮阔汉风也成为他们用镜头捕捉的对象。江苏省台办举办的“我眼中的江苏”随手拍影赛,集中展示了台湾学子眼中的江苏形象,这是他们青春记忆中的绚丽色彩,也加强了两岸文化的情感联结。 

  摄影的视觉性打破了巴别塔构筑的文化壁垒,成为全人类共通的语言。从获奖作品的形式来看,台湾学子的艺术审美趋向精致、现代、活泼,全景式拍摄手法,前景的修饰运用,色彩的灵活搭配,对称式的构图、动与静的结合均在获奖作品中有所体现,这说明参赛者具有很强的摄影艺术造型能力。而综观近年来大陆青年学生的摄影艺术审美倾向,不难发现两岸青年在摄影领域的审美共性,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展示了两岸文化的共同基因。 

  获奖作品的题材覆盖范围广泛,江苏的秀丽风光、文化历史、都市风情,以及青年学生的集体活动和情感交流均有所呈现。抓拍在拍摄手法中占主导性,获奖作品在展现台湾学子生活情趣和审美发现力的同时,也真实展示了江苏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状况。玄武湖、秦淮河、中山陵、鸡鸣寺、颐和路、南京眼等南京地标消遣了台湾学子的业余时光,更加引人瞩目的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山码头、明城墙等题材的出现,体现了参赛者对国家历史的关注与回溯。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但对台湾学子而言,江苏的风景、文化毕竟有较强的陌生化效应,视觉的新奇感物化为获奖作品的特殊视角。这些特殊视角也给江苏观众重新审视、欣赏江苏地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提供了一扇新的窗口。 

  凝江苏美景于须臾,贮学子友情于方寸。两岸持续稳定的合作交流,离不开青年群体的积极参与和担当。我们欣喜地看到,此次摄影比赛的成功举办,为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和情感联结提供了新的视觉路径,也为推动江苏形象的境外传播提供了新的战略思维。 

  (汤天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摄影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