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耿耿桑梓情 拳拳赤子心——记台胞马家骥先生

2017-09-08 07:22来源:连云港市台办字号:       转发 打印

  江苏省台办政府网站9月8日讯 马家骥,这个极为普通的名字,在连云港市东海县桃林镇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他心系故里,甘撒真情的动人事迹,在马陵山区桃林一带有口皆碑,广为传颂。 

  名字寄托的乡愁 

  马家骥先生自幼出生在台湾,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是东海县籍第二代台胞。他幼年时并未回过家乡,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起源于父辈对家乡的热爱和他名字里寄托着的浓浓乡愁。1955年的一天,马家骥在台湾出生,他的诞生,乐坏了全家人,但对于他的起名却让长辈伤透脑筋。其父亲马老先生1949年到台湾后便与家乡失去了联系,他只知道自己这辈的排行,以下的排行就不知道了,加之马老先生思乡情切,时常惦记着家乡的山山水水,便从陆游的诗“家祭无忘告乃翁”得到启发,将儿子取名为家骥。既是希望他和家乡一起充满着希望:也是让儿子不要忘本,时刻铭记家乡。 

  在父辈的影响下,马家骥从小就对家乡有着别样的感情,一直盼着回家乡看看。父亲过世后,马家骥的思乡之情更加迫切。1989年春节,第一次踏上了故土的马家骥心情十分激动,家乡的一草一木,远亲近邻都让他倍感亲切。于是,他慷慨解囊,捐赠5万台币支持桃北村公益事业。 

  亏本运营的企业 

  1991年,抱着“为家乡做点事情”想法的马家骥再次回到桃北村,投资10万美元,兴建了东海县第一家台资企业——家骥液化气站。之后,他陆续出资100余万元兴办了酱油厂、养鱼场、特种动物养殖场等企业,帮助桃北村解决了100多人的就业问题。家乡的经济面貌也因此有了较大改观。1997年,他再次投资60万美元,在家乡兴办了“家骥服装厂”,一下子解决了当地50多人的就业问题。 

  不到十年时间,马家骥一下子在家乡兴办了七八家企业,这给企业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部分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在亏本运营,这时有人提出要马家骥转行,别做这些亏本买卖,甚至有人说他钱多了没地方花,家人和朋友都说他是大傻瓜,可马家骥却说:“我在台湾还有企业可以盈利,这边只要乡亲们在我的厂里干活有钱赚,我亏点不要紧。” 

  特殊教育的探索 

  马家骥不仅兴办企业回报家乡,为家乡教育事业捐款捐物,他还在特殊教育上作了有益探索。200481日,当他回乡了解到东海有不少自闭症孩子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无法和常人一样生活和学习时,便毅然投资50多万元在桃林开设针对自闭症等各类先天性缺陷儿童的特殊培训机构,来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 

  马家骥结构化教学项目有十多项,主要根据不同孩子的症状安排训练科目,为了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马家骥采取了一对一教学模式,通过培训桃林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妇女实践操作技能,针对不同自闭症儿童制定测验和训练计划,由经过培训后的妇女从事具体训练。仅3年时间,先后有150余名自闭症儿童走出了孤独。随着在大陆知名度的扩大,马家骥还以桃林为基地,先后在北京、青岛、深圳、兰州等19个城市开办了分支机构,培训输出了100多位桃林镇的妇女到这些机构从事教学实践操作。 

  开办这种特殊教育培训机构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出于公益考虑,收费不高,每年要亏损10多万元,可是一想到能让更多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马家骥就感到由衷的欣慰。 

  身不由己的离别 

  马家骥生活极为节俭,他穿着朴素,吃着粗茶淡饭。但他心系家乡,后半辈子都奉献给了家乡发展建设。为了家乡同胞早奔富路,他毫不吝啬,慷慨捐助,甚至不惜做亏本买卖。20101月,他因工作劳累过度,患上了脑中风,治疗一段时间无好转迹象。后来,他不得不在家人护送下,由两岸红十字救援小组协助,转道金门,带着遗憾飞回了台北,至今也没能回来。(李冬 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