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繁體版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专访昆山市台办主任何蓉蓉

2017-12-26 08:21:00
来源:海峡之声网

    

  何蓉蓉主任(右二)参加昆台足球友谊赛与球员互动

  海峡之声上海12月24日讯( 特约记者 李媛媛 记者 程娟娟 王倩)“昆山的台湾创业青年的故事跟其他地方不太一样。”这是昆山市台办何蓉蓉主任在谈起台湾创业青年在大陆时的第一反应。而这背后的故事则要从1989年说起。

  1989年10月,第一家台资企业顺昌纺织进入昆山,距离两岸打开交流往来的大门不过才2年的时间。可以想象,这些后来叱咤商海的第一代台商,在那时也只是孤身闯荡大陆的年轻人,随身的行李仅有一只皮包和对未来的憧憬与忐忑。选择昆山,便是选择了近30年的包容与支持。从“江南明珠”到“小台北”,从“异乡”到“归处”,从一代人到两代人再到三代人……正如何蓉蓉主任时常挂在嘴边的诗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如今昆山拥有4800多家台资企业、10万台商,其中6万已经扎根于此。何蓉蓉主任不愿意用“台商”来把他们与本地人界别开来,因为“你在这个地方已经生活了10年、20年,你就是这个城市的主人。不再是称’你是台湾人、我是昆山人’,我们就是一家人。”

  “天时”:创新创业最好时光

  时间的页码翻过了近30年,一代台商如今已是60、70岁的老人,而他们的子女与后辈大多30、40岁,正是他们当时到大陆来创业的年龄。在一代台商成功创业的故事影响之下,越来越多的台湾创业青年聚集到昆山。

  政策是吸引人才的风向标和指挥棒,而台湾青年在昆山创新创业也正迎来“最好的时光”。2015年昆山市政府就曾出台《关于推进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鼓励、支持台湾青年来昆山创业,推动两岸青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政策主要是解决初创型企业的问题,针对2年孵化期中的项目,经评审通过的创业者可以获得房租的减免,以及最高15万元的创业补助。2017年8月,《昆山市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台湾专项实施意见(试行)》出台,入选昆山市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台湾专项者,最高可获得300万元项目资助,同时享受安家补贴、信用贷款、贷款贴息、科技保险补贴等方面支持。

  何蓉蓉主任介绍称,从“苗圃期”到“种子期”再到“成长期”,创业青年的项目都能得到相关扶持政策的“保驾护航”,也都能得到专业团队、专业管理的“贴身服务”。如今,“苗圃期”的项目非常完善,“种子期”的项目也非常多,有些项目已逐渐到了“成长期”。“量不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量需要,质更需要,只有把质做好了,年轻人创业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动。”

  “地利”:一个品牌五个基地

  作为县级市,昆山拥有5个海峡两岸青创基地,除了两岸青年创业园之外,还有昆山台协的微创业基地、百富“众创花园”、“龙腾光电”和“研华科技”等四个载体,均已揭牌投入运营。何蓉蓉主任坦言,在全国各地县级市当中,昆山是拥有国家级青创基地最多的一个。

  而这5个基地各有特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两岸青年创业园按照“一园多点、有散有聚”的规划,紧紧抓住昆山对台产业合作和科技交流机遇,落实昆山转型升级要求。昆山台协的微创业基地,则充分发挥一代台商带二代台商,甚至将来可能带三代台商的“传帮带”作用。百富“众创花园”是由“百富投资”引入社会资本全新打造的创客空间。“龙腾光电”则可以接受台湾大学生就业、创业,而“研华科技”更是通过创新大赛吸引人才。

  “对于年轻人来说,创业可以说是举步艰难”,如何帮助台湾创业青年迈好第一步呢?2015年7月,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正式挂牌。时任创业园主任的何蓉蓉便觉得绝不能把青创园简单做成孵化器、加速器,而是要做成门户站、接待站,让来到大陆深感“人生地不熟”的台湾创业青年把这里当成家。

  按照“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的要求,青创园聚力创新,把政府、高校院所、企业、社会专业机构各方面的力量聚合起来,着力推进高端牵引、智能领跑、科技助力、文化先行。并根据《关于推进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鼓励、支持两岸青年来昆山创业,先后为园内企业解决租金、水电、网络、物业费。

  2年过去了,从最初的2400平方米到现在6270平方米,青创园如今拥有62个项目,投资2.3个亿,知识产权166项,真正走出了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创新之路,成为两岸青年人文交流、创新创业的首选地之一。而谈到青创园未来三到五年的“小目标”,或许可以用一串数字概括——“一个品牌五个基地、十亿投资百亿产值、百名人才千项专利、千人创业万人就业”。

  “人和”:海峡对岸也是故乡

  “昆山一直秉持着持续发展的优良环境,两岸交流30年来,更多的台商第三代将扎根在这里,我们欣喜地发现,很多台湾人在这里能够一代、二代、三代发展。”其实,从昆山市区中随处可见的台湾风情便能体会昆山“昆台共生”的特色,台湾与昆山的成功对接对两岸的民众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8年昆山成立台湾青年联谊会,从最初的十几名会员到目前已经有350名会员。在这里,台湾创业青年不仅可以找到未来一起打拼的伙伴,而且也可以找到愿意提供帮助的台商创业家,使得他们得以更快地在昆山落地生根。而在两岸青年创业园中,每天都能看到同样的场景,几百号来自两岸各地的创业青年或是凑在一起头脑风暴,或是聚在一处开每个月每个礼拜例行的分享会,熙熙攘攘,像是是拂晓前的花朵,绽放着无悔的青春。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轻的面孔有一些源于昆山2016年开始的“创举”——跟台湾的15所高校建立两岸高校联盟。作为一个县级市,没有高校使昆山在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瓶颈。“不能造血,那就必须要输血”。2016年,昆山台办和台湾的15所科技大学建立两岸高校联盟。2017年6月30日,昆山迎来了由台湾22所高校通过遴选产生的101名大学生。他们中有一小部分是从小跟着父母在大陆生活、读书的台湾学生,一部分是第一次跨出台湾的“首来族”学生,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台湾的清贫学生。昆山台办特意将这101名台湾大学生中的70%安排在昆山的17家民营企业实习,希望能让台湾大学生们亲身感受到整个大陆的崛起和民族企业的发展。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陈德铭会长还专程前来看望这些大学生,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2个月后,一些正值毕业的台湾大学生在这里找寻到实现梦想的方向,邂逅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扎根大陆、扎根昆山。

  不忘初心,从“心”创业。正如昆曲《牡丹亭》里有一句话: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而不来昆山,怎知何处可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