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繁體版

杨博元:爷爷坚持做实体产业,他说因为可以照顾很多人

2017-04-06 10:46:00
来源:南京市台办

   

  江苏省台办政府网站4月6日讯 话不多、很儒雅——这是80后台湾青年杨博元,给初次见面者的印象。

  很优秀、肯吃苦、所以成绩也很突出———这是台青会的朋友给杨博元的评价。

  你真的想象不出,这样一位台湾高学历、美国留过学的高材生,如今,他的生活工作是——与300余位员工在一起,工作、生活、吃住,这些员工7成以上是南京浦口区星甸街道内的居民,“我不希望大家把我看成董事长的儿子,希望他们把我当成,可以为他们解决困难的老板!”

  杨博元,江苏信宁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特别助理,7年来在南京,“以厂为家”,他习惯地说:“这是家族的第一条家训!”

  来南京,是回报父辈的机会 

  光看公司名称,大家或许不清楚这家厂是做什么的,“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杨博元举例说,目前主要做是水泥,比如桥梁、地下工程、隧道等,在建设过程中,水泥是必不可少的原料。

  “水泥在灌的时候会产生热,热越小,膨胀系数越低,不容易开裂,这样的水泥尤其在做水下工程中,优势很突出,”由于坚持深耕水泥的质量,杨博元说,最近公司签了江北一项大工程,承接方在南京进行调研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信宁水泥”……

  从2005年开始到大陆找地点;到2009年工厂基建的奠基;再到2010年工厂开始建设,杨博元正式来到厂里工作;2011年,工厂开始投产……

  “其实我是学药学专业的,”2006年大学毕业,当了两年兵后,去美国留学一年多,正当要拿到美国药师执照的杨博元,被父亲的一个电话,呼唤来了南京,一直到现在。

  对于放弃美国就业的决定,杨博元笑着说,“这也是家里给你的一个学习的机会,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管理层的。”

  其实,埋藏在杨博元内心深处的原因还有一个,“即使你能到美国去,也是家里给你的条件,是父辈打下的基础,”所以,在杨博元看来,回南京帮助父亲,也是回报长辈的一个机会,“做很多事不能单纯考虑自己。”

  “信宁水泥”隶属台湾信大集团,该集团在台湾是一个大型的家族企业,1953年由杨塘海创办,“二代”12位子女,分别在集团的各个子公司工作,杨博元的父亲分管南京的这家公司,杨博元作为父亲最小的儿子,爷爷最小的孙子,他选择了来南京帮父亲。

  内向的他,竟是一位“交际能手” 

  7年在南京,住在浦口星甸街道的工厂里,杨博元常年与妻子女儿分居两地。

  然而,工作实在太忙了,似乎可以忙得暂时忘掉与家人常年分居的痛苦。

  “难的并不是硬件设备,而是与各种人的沟通,”其实,父亲心里清楚,比两位哥哥更适合来这里的是杨博元,最重要的品质是善于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

  “起初,公司员工不足10人,”杨博元招兵买马,找来了国内知名水泥方面的专业经理人周先生,“周总教了我很多,技术方面是他负责,而我主要面向外围的工作,与政府协调、与当地村民协调。”

  刚开始,杨博元就碰到了很多挫折,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地方方言,“跟他们讲话,我只能认真听懂三成。”

  由于不懂当地民情,厂里几乎每天都会碰到一两件事情,比如影响到他们生活了之类,经常会来堵门、堵路、不让施工之类……

  不过,这些“麻烦”竟让杨博元独自完美地解决了。在杨博元看来,用心了就不难,“就是先跟村长、队长打好关系,从他们那里了解当地民情,办法自然出来了。”

  如今,杨博元在当地也算是熟人了,“南京人对台湾人很友善。”

  “回过头来看,我觉得还是诚意,打动了他们,”杨博元说,一开始相互不了解,他们有那些反应也是正常,时间长了,“他们知道我们做事很规范之后,自然也不会这样。”

  没有工作经验、没有管理经验、更没有处理麻烦的方法,然而,就是这样,杨博元却全靠着“用心”去处理好了,“也没有求助爷爷或父亲,因为他们也很忙,而且今天我坐在这个位子上,就该处理这些事情,要不然,我也觉得没有这个资格在这里。”

  “其实,有时候关系真的没那么复杂,比如一件事,基本上是上层领导决定,”说起自己的经验,杨博元很有成就感,“而具体办事的还是下面的做事的人,跟他们处好关系很重要。”

  高学历、留过学、内向、儒雅的杨博元,其实潜在的却是名强大的交际人才!由于工厂常常接触到政府有很多部门,7年下来,杨博元几乎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几位好朋友:“你用真诚对别人,得到的也会是真诚!”

  招不到人,就逐家逐户地去说服 

  如果说建厂的过程中麻烦是第一道难关,那么,第二道难关就是招人了。

  “我们跟街道商量,在那里摆了几张桌子与工厂介绍资料,去招聘。”可是,令杨博元想不到的是,“竟然招不到人!”

  随即,杨博元开始找原因,原来,这里的人对水泥厂并不陌生,他们印象中的水泥厂是工作环境差,工资低,经常加班没有加班费,收入微薄的一个地方。

  为了招到人,杨博元发动人事部门的人去到村里面,每家每户地问,给他们讲工资待遇、保险、工作环境等……渐渐地,来的人多了,绝大部分也留下来了,这样进来的员工也发动身边的亲友。

  “现在还有很多人想进来,一旦有人走,马上就有人进来了,”杨博元满足地说,这里与曾经的一些水泥厂不同,首先,原料是矿石,还有一些工业废弃物的再利用,厂里对环保这块的投入达8000余万元,光是除尘机就有69台,并且这里24小时接受省环保部门的监测。

  采访当日,记者在工厂里转了一圈,这里整齐的厂房、整洁的道路、干净的宿舍楼与餐厅,厂内的绿化也很多,植物品种丰富,有樱花、桂花、红玉石蓝、樟树、五针松、金叶女贞等。

  不过,作为企三代,杨博元同样考虑过转型的问题,“首先我还是很看好水泥这个行业,并且大陆的市场很大,”杨博元说,转型的关键词是“协同处理”,主要落在环保方面,“实体产业不会放弃。”

  说起实体产业,杨博元用爷爷的一句话解释,“爷爷常说,做实体产业可以照顾很多人,比如全厂300多人,这背后代表300多个家庭。

  其实,台湾信大水泥集团在台湾做的比较多的是公益性的,如造桥、铺路、建小学,还有杨塘海基金会等。(章 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