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繁體版

练月琴:坚定不移推进苏台融合发展

2021-02-23 07:17:00
来源:省委台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单列专章对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作出战略部署安排,体现了中央对对台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新时代做好对台工作的重要指南。如何全面准确地认识台海局势的发展变化,从容应对,克难前行,牢牢把握对台工作主动权,并以更大力度探索苏台融合发展新路、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任,是江苏对台工作者必须认真回答好的时代课题。

  坚定不移地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台海形势空前严峻复杂,两岸关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不畏浮云遮望眼”,看清主流,把握大势,在花繁柳密处拨得开,在风狂雨急时立得定,始终把台湾问题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来思考,坚定不移地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依靠两岸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总体上来看,我由大向强,综合实力、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我强台弱”的压倒性优势不断扩大,时与势都在我。“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两岸关系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是遇到困难,越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将看似平常细微之事做扎实,做出成效。要深入扎实地抓好江苏“76条”“10条”“11条”等各项惠台措施落实,强化政策在不同部门的衔接落地,真正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率先与台湾同胞共享江苏发展机遇。两岸关系的未来在青年。要充分发挥好海峡两岸青创基地重要载体作用,并以更多举措打造服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的新平台,助力广大台湾青年来江苏追梦、逐梦、圆梦。在苏台商就是苏商,坚定不移地支持台商以恒心办恒业,切实帮助台商台企纾困解难。要把中央要求、台胞期盼、融合治理、新鲜经验结合起来,推动《江苏省保护和促进台湾同胞投资条例》等法规制度与时俱进地修订完善,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台商在江苏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要认真倾听台胞呼声,对台胞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做到遇疑必复、有疑必解、有难必帮,努力使“让我来为你做最好的服务”,成为江苏各级政府部门对在苏台胞最暖心的问候语。

  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岸同胞的“根”和“魂”。应充分发掘苏台两地各自文化优势和潜力,共建文化交流平台,共同创作和生产被两岸同胞所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指引,使苏台文化交流由形式单一的文化展示向共同厚植苏台融合发展的精神纽带、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转变。

  构建完善对台交流大格局。两岸关系前进的动力在民间,活力在民间。在当前两岸关系复杂严峻形势下,要主动应变,顺势而为,坚持全省“一盘棋”,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挥各类社会主体作用,真正构建起社会各界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对台交流大格局。要顺应两岸人民血缘亲情联结的需要,促进两岸亲情交融;要顺应台湾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促进苏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既要关注岛内台胞的需求,更要满足在苏台胞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要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和信息社会发展潮流,交流交往方式既要注重“面对面”,也要注重“键对键”,从以线下交流为主向“线下+线上”融合的模式转变。坚持面上集成发力、点上纵深突破思路,将对台交流与各领域、各行业、各阶层、各界别的日常工作有机融合,凝聚合力努力拓宽民间交流渠道、创造民间往来机会、打造更多更有效的民间交流平台。吸引、鼓励、推动更多台湾同胞加入地方社团组织、行业协会,参加相关活动,参与社会治理,使台湾同胞切身感受到融入的获得感和归属感,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

  深化苏台产业合作和融合发展。应充分挖掘苏台合作潜力,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全方位加强苏台产业创新合作,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和平台共建共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进一步激活企业内生发展动力,在物联网、生物医药等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30条优势产业链形成、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深化苏台产业合作联盟,发挥苏台企业各自优势,促进在供应链、产业链方面的有效合作与互补,促进在人才、资源、技术等要素方面的强强联合。鼓励和支持台企在大陆上市,促进省内各类金融扶持政策同等惠及台企。引导和支持台企与苏企抱团沿“一带一路”走出去,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中。大力支持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与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先行先试、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机制化平台作用,助力台企转型升级、优化布局和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使两岸产业界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多互利共赢,成为一条割不断的“经济血脉”。

  创新工作方法与手段。在信息时代,谁的故事能打动人,谁就能得到更多听众。对台讲好“江苏故事”“苏台故事”,需要适应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不断创新的时代潮流,积极主动用好新媒体,增强议题设置能力,从平台、渠道、内容和机制建设上创新突破,采用两岸融通的概念、范畴、表述,形成宽领域、多角度、生动活泼的完整叙事,使之既有影响力,又能带强流量。不仅要善于用自己的舞台,还要会借用对方的舞台。不仅要讲好江苏发展的宏大叙事,也要讲好台胞奋斗幸福的个体小事,用台湾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方式,讲述真实可信的江苏实践,使他们从中见微知著,充分认识到台湾的前途命运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凝聚苏台融合发展更多共识,携手同心谱写江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