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心安之处是家乡

2020-12-25 07:57来源:昆山日报字号:       转发 打印

      ——聚焦“昆台融合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记者 李传玉 史赛 张田

  昆山成就了台商的事业兴旺,台商造就了昆山的持续辉煌。

  30年来,昆山与台湾的交流合作,一直在前行。10万台属台胞在昆山投资兴业、乐居生活,昆山大城小巷丰富的台湾元素让他们感到“人如在故土,家似在身边”;而昆山人,也越来越喜欢这种浓郁的“台湾味”。

  心安之处是家乡。30年来,昆山精心打造台商大陆“精神家园”,从产业相融到心灵契合,展现出昆台合作的更多内涵和精彩,呈现出一个两岸深度融合发展的范本。

  奋斗孕育希望

  昆山成就台商兴旺事业

  有一种心安,叫做希望永存。

  昆台融合发展的30年,也是昆山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30年。昆山的开放包容、优越服务、创新活力,吸引着一批批台商纷至沓来,在这里奋斗打拼,成就一番事业。

  1990年10月19日,昆山第一家台企昆山顺昌纺织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之后短短三年,“顺”字号台企就增至6家,“一顺变六顺”的传奇故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然而,那时的昆山,在华东地区才“闯”出了一点小名气,对于很多台商而言,依然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陌生之地。

  扎根昆山近30年的沪士电子,偶然结缘昆山,却成就了一番事业。1991年秋冬时节,沪士电子考察了多个城市正为抉择为难时,昆山进入了他们的视线。“一来到昆山,就受到极大重视,多个部门一起洽谈合作,当场解决很多问题,令我们很感动。”沪士电子副总经理李明贵说。第二年,沪士电子顺利落户昆山,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在昆山投资超3000万美元的项目、第一个高科技(IT)企业、第一个拿到土地使用证的台资企业。近30年来,沪士电子经历了三大转变:投产第一年产值1.2亿元,今年整个集团将创造80亿元的产值;最初沪士电子仅几百人,现在达到了8000人左右;当初沪士电子是外商独资企业,现在已成为合资的股份制上市公司。

  岁月变迁,沧海桑田。如今的昆山已成为华夏第一县,综合发展实力连续15年位居百强县(市)之首。

  这离不开5300多家台企的贡献。仁宝集团、纬创集团、世硕电子、富士康科技集团、南亚集团、沪士电子、友达光电等一串串的台企名字,人们早已耳熟能详。正是广大台企的永续发展,带动着昆山这座城市一次次转型蝶变。

  这更离不开10万台商台胞的接续奋斗。走过30年,老一辈台商渐渐退居幕后,把昆台融合的“接力棒”交到了新一辈台商的手中。“90后”台湾女孩林芝羽是一名“台二代”。追寻父亲足迹,她于2016年初识昆山,后来创立了苏州玖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面向应用场景的物联网云平台。“昆山为台湾青年创业提供了充满希望的平台。”林芝羽说。

  家在即是心安

  昆山成为台胞第二故乡

  有一种心安,叫做幸福常伴。

  脚下的这片热土,不但见证了台商事业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他们家庭生活的美满幸福。在昆山周市镇花都社区,每天的“台湾生活”很惬意。社区现有居民2000余户、5200余人,台商台眷入住比例达30%以上。贯穿全年的花卉节、美食节、运动节、艺术节和两岸同宗同源的各种节庆活动,在花都社区营造了“中华大家庭、相聚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有了家,幸福才会常伴。”1994年,郭怡秀和丈夫一起来到大陆创业。1995年12月,郭怡秀成立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扎根昆山后,龙灯化学逐渐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已成为全球作物保护、农药原药合成、农药制剂加工及包装制造供应中心之一。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郭怡秀把家安在了昆山。“我的儿子高中毕业后选择到苏州读大学,现在,在昆山成家立业,并育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女儿。我想,这就是我想要的幸福生活。”每当周末一家人团聚,郭怡秀总是张罗一桌可口饭菜。

  行走昆山,大街小巷随处飘逸的“台湾味道”,融进台湾精髓的教育、医疗,化解每一位台商最关心的生活问题,让“无根的兰花”,从此不再四处漂泊。专门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台商、昆山宝裕房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耀宏,进入昆山后开发了多个楼盘,其中台商住户就占了六七成。下转A4版  上接A1版

  在昆山造“家”的沈耀宏发现,越来越多的台商在这里有了第二代、第三代。

  当然,也有像朋友们眼中的“暖男”蔡曜谦这样的台商,颇为与众不同。10年前,他只身一人来到昆山,不久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没有子承父业、没有成立自己的小家,就在事业有所成就之时,蔡曜谦把父母接到身边,和父母一起融入昆山这个大家。

  生活无虞,才能安心。近年来,昆山不断完善和升级台商生活配套,建起了妈祖庙、台商医院、台商子女学校、台湾老街。为了让10万台胞真正找到“人在故土,家在身边”的感觉,昆山全力建设台商大陆“精神家园”,共同打造让广大台商“宜居、宜业、包容、认同”的“心安之处、第二故乡”。

  两岸情心相悦

  “精神家园”建设水到渠成

  有一种心安,叫做心灵契合。

  昆台合作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实现了互助、互利、互惠。“昆台合作早已跨越经贸领域,走向生活、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融合发展。”在市台办主任何蓉蓉看来,随着广大台商深耕昆山、扎根发展渐成趋势,他们希望在内心深处、精神层面得到高度认同,“精神家园”实为水到渠成之举。

  灯映两岸、并蒂花开。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自2013年首次举办以来,为两岸同胞共叙同胞友情、共度传统佳节提供了优质载体。今年中秋时节,疫情之下灯会如期而至。国台办交流局局长黄文涛在灯会开幕式上表示,昆山是两岸交流合作的积极探索者、践行者,对台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融合发展的欣欣景象,已经成为两岸交流交往的精彩缩影。“每年的灯会是我最期待的节日,一想到此,就特别幸福。”很多台商的真情流露,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

  两岸情、心相悦。台商“精神家园”里还生长了更多欢快的“音符”,昆台文化交流精彩纷呈:成立昆山市昆台联合画院、昆山当代昆剧院,组织两岸艺术家互访交流和演出;举办各类棋牌赛、棒垒球赛、台企运动会、台企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慧聚广场,成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举行多次“昆山妈祖”回娘家活动;承办“情系江南·精彩江苏——两岸文化联谊行”等对台文化活动;累计举办17次两岸产业合作论坛,增进两岸智库交流合作;连续举办八届海峡两岸(昆台)文化交流月活动;创新举办大陆唯一的海峡两岸“马拉松”赛……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一场场精彩的活动,带来一次次文化的碰撞,让两岸人民的心越发贴近。

  一湾浅浅的海峡,阻隔不断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台商台胞对昆山充满着别样的情怀。经济上的密切合作催生了精神文化上的深度融合,昆山已成为广大台商成就事业梦想的沃土、享受愉悦生活的乐园、心灵归宿栖息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