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筑梦昆山,唱响“青春之歌”

2020-12-25 07:55来源:昆山日报字号:       转发 打印

      ——聚焦“昆台融合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记者 史赛 李传玉 张田

  青年是未来,青年是活力,青年更是希望。

  据不完全统计,昆山10万台商台胞中,青年约占40%,他们虽没有高端人才的头衔,却拥有多元化的人生选择。从“产业融合”到“心灵契合”,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到昆山,施展才华,拥抱梦想,唱响“青春之歌”。

  结缘昆山

  交流“走新”更“走心”

  人,在交往中越走越近;情,在交流中愈来愈浓。2016年以来,昆山连续4年组织近600名台湾大学生来昆实习,实习岗位不断丰富,实习范围从在昆台企、民企,拓展到行政事业单位、国企等领域。 “我很小就来大陆了, 2014年通过港澳台联考考上武汉大学,2017年参加台湾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来到昆山,并被安排在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出生于台湾新北市的韩宜伦,长期跟随父母在大陆学习生活。正如他所说,有一种缘分,注定要来昆山,从实习到工作,昆山都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近年来,两岸青年从实习到就业互动越来越频繁,早已融入到企业、金融、文化、公益等多个领域。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足以看出,昆山是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

  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把目光转向昆山。“台湾青年把昆山作为‘登陆’的首选地之一,不仅是看好昆山发展前景,也是对昆山科教环境、社会治安、文明程度的信任。”在市台办主任何蓉蓉看来,两岸交流合作已从以产业逐步向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卫生等领域全方位拓展,经济上的密切合作催生了文化上的深度融合,使得昆山成为广大台商台胞成就事业梦想的沃土和安放乡愁、栖息心灵的港湾。

  孵化梦想

  点亮奋斗的“青春”

  在两岸青年创业园,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抓住了新机遇就是抓住了新动力。”在这里,两岸青年聚在一起,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凭借互联网与全球的创客互动,激荡智慧,发现新的机遇。

  “搭搭房”是感官驾驭公司打造的一款APP应用产品。利用这个APP可以从事3D互动空间的搭配,为多家家具厂商订制开发虚拟产品。公司创始人陈映余告诉记者,“搭搭房”团队来自两岸,年轻、有冲劲,入驻青创园,享受到了“苗圃—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服务,涵盖金融投资、创业培训、专家辅导、技术对接、政策申报、人才服务等方方面面。

  五年来,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累计引进170个两岸青年创业项目,其中,台资项目占比超过70%。此外,两岸青创园累计培育各级创新创业人才和创业天使15人;引进博士和硕士人才32名、大学本科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260多人;累计培育13家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三板上市企业和1家新四板上市企业,企业总产值超3亿元。

  如果说,“筑巢引凤”是精心谱写的前奏,那么,“引凤还巢”则是悠扬的旋律。近年来,昆山积极搭建两岸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合作平台,按照“一园多点、有散有聚”的发展理念,成功打造五个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为台湾青年来昆实习、就业、创业、发展提供机遇,为两岸青年沟通交流创造更好条件。

  接棒蓄力

  守好“家底”创新业

  与仁宝、纬创等老牌台资企业相比,玛冀电子这个创立仅八年的企业显得十分年轻。从一间租赁厂房起步,玛冀电子踏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高速路。在赵宜泰的带领下,企业在昆山“开花结果”,第一年就实现营收1400多万元,第四年营业额近亿元。

  像赵宜泰这样在昆就业或创业的台湾青年还有很多。“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的领域也逐渐从传统制造业、电子行业向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拓展和延伸。”市台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在昆实习、工作、生活等所感所悟,台湾青年更倾向于在大陆发展,积极参与到两岸融合发展的浪潮之中。

  创业之路布满荆棘,却也花香弥漫。下转A4版  上接A1版 较多台商子女随父辈来昆读书、生活,毕业后或回昆接班家族企业,或进入知名台企担任管理层职务。以台协青年会为例,这里不仅集聚了300余名台湾青年,还有一批优秀台青担任青年联合会委员、青年创业者协会会务干部,与大陆青年企业家携手发展,共赢未来。

  放眼全国,昆山与台商无疑是城市与企业集群良性互动、携手共赢的样本:作为举足轻重的市场主体,台企对环境变化敏感、适应、进取;昆山则以一系列预判性的战略规划、精准策略和政策引领,建立起一种边界清晰、权责明确但又相互依托推动的新型政商关系。

  昆山还全面贯彻落实“31条”“26条”“11条”惠台利民措施,推出昆山特色的“68条”“20条”服务举措,积极研发更多有利于青年创业就业的精准措施,努力为台湾青年来昆学习、实习、就业、创业、交流提供更多机会、创造更好条件,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更多台湾青年融入昆山、共享机遇、扎根发展,进而成为昆台融合发展的接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