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昆山服务,推动台企发展高质量

2019-06-04 10:27来源:昆山日报字号:       转发 打印

  “台商恋昆山,他乡是故乡。”10万台商“家在昆山”,可以说,昆山成就了台商的事业兴旺,台商造就了昆山的持续辉煌。

  昆山市委书记杜小刚曾对来访的宝成国际集团执行长蔡佩君道出了昆山的真感情:昆山无论是在发展中促转型,还是在转型中谋发展,都离不开台企台商。昆台合作20多年来,凝结着老一辈的深厚感情,集聚着新一代的共同梦想。只有融合的接力棒持续向下传递,才能跑出新的领先优势。

  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在昆山大力支持下,广大台资企业呈现逆势增长态势,加码投资的热度不断提升。2018年,昆山新增台资项目178个,新增台资企业总部12家、上市挂牌企业3家……昆山台资经济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68条措施”落地,惠台“礼包”传递发展信心

  作为环旭电子集团副总、环鸿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大毅还有另一个头衔:昆山两岸合唱团团长。合唱团里台湾人、大陆人各占一半,唱得最多的是《昆山是我家》。

  一湾浅浅的海峡,隔不断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10万台商台胞对昆山有着别样情怀。在他们看来,这种情怀源于台商对昆山的热爱,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得到它。

  《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实施的第三天,林芝羽、黄国斌、林大毅3位在昆台胞就领到了江苏省发放的首批港澳台居住证。再度回想发证的瞬间,林芝羽依然难掩自己内心的喜悦,因为在申请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后,她可在内地依法享受劳动就业、参加社会保险、依法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等3项权利,以及6项基本公共服务、9项便利。特别是各级各部门像为昆山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商台胞,全面回应台商台胞实际需求和普遍关切,广大台商台胞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不断增强。

  创新实施台湾职业资格比照认定,为符合条件的台胞直接发放职称证书,打通两岸人才职称通道;推动台商投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向台湾女同胞和市台协会妇慈会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在全国尚属首创……昆山对照梳理“31条措施”落地实施事项,出台“68条措施”,推动“同等待遇”落地落实、应享尽享。同时,昆山坚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为追求,创新实施昆台融合发展三年提升工程,为广大台商台胞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利好。

  “68条措施”落地,在昆山再次生成两岸深度融合的范本:台企坚守实业、致力创新,在昆山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台胞积极参与各类慈善志愿活动,成为昆山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台协会等社团组织矢志不渝、主动作为,架起昆台融合发展的桥梁纽带。

  “来昆山发展20年,我深刻感受到昆山不仅有着‘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会氛围和优质投资环境,学习、生活、健康乃至心灵上也得到悉心关怀和照顾,这里已是我的第二故乡。”昆山市台协会会长宗绪惠说。

  ■架起“人文之桥”,两岸青年演绎精彩故事

  “生活在昆山多年,很少有人问我‘想不想家’,因为‘心安之处是故乡’。”?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台商宝裕房产总经理沈耀宏,进入昆山后开发了多个楼盘,其中台商住户就占了六七成。一路走来,造“家”的沈耀宏发现,越来越多的台商“在这里有了第二代、第三代”。

  “倘若有机会,我希望能在江苏实现自己的美好未来。”2018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研讨会在昆山举行期间,22岁的台湾青年徐恺蔚向江苏发出了自己的就业“告白”。?而今,越来越多像徐恺蔚一样的台湾青年把目光投向昆山,他们大声地喊出:“成功从这里起步。”

  如果说,“筑巢引凤”是精心谱写的前奏,那么,“引凤还巢”则是两岸合奏的旋律。给台湾青年一个开阔视野、提升自我的交流平台,昆山做法一直备受关注。2015年启动运营的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是率先在全国为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建设的载体和平台。4年来,青创园累计引进和培育140多个两岸项目,吸引创业投资近2亿元。“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复客中国”董事长顾斌认为,青创园已成为台湾青年创业的首选地。

  青创园只是昆山服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的缩影。除此之外,昆山深化昆台特色文化和民间交流,高质量举办两岸产业合作论坛、中秋灯会、海峡两岸(昆山)马拉松等一系列两岸交流品牌活动,高标准建设慧聚广场等一批两岸交流特色载体,积极吸引台湾青年来昆学习实习、就业创业,着力打造两岸同胞增进感情、心灵契合、共同奋斗的“精神家园”。

  “这么多年来,我已把自己当成了昆山人,昆山也没把我们当外人,我和我的团队获得的诸多荣誉就是证明。”龙腾光电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钟德镇感慨道,如果没有昆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没有企业提供的创业平台和创新团队的信任,他的梦想就不可能变成现实。钟德镇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台湾青年伸出“橄榄枝”,期待更多台湾青年加入昆山团队。

  “青年是未来,青年是活力,青年更是希望。”市台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昆山将持续办好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研讨会,放大两岸人才合作试验区、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等重点载体品牌效应,助推各类青年才俊成长成才成功。

  ■政企“同向发力”,创新转型有了“科创动能”

  研华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几乎看不到工人,所有产品工艺参数都预先设置在生产线的“大脑”内。在这里,难觅传统制造,取而代之的是协同研发、物联网等新形态。

  研华“智变”,始于昆山试验区。企业不仅利用“台资企业集团内部人民币跨境双向借款业务”政策从台湾母公司借来了钱,还利用“加大有关专项资金对昆山试验区内企业扶持力度”政策,获得省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智变”应万变,抢先步入创新发展快车道。

  一系列的金融创新,带来金融活水泽润台资高地。自昆山试验区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以来,我市共有279家企业办理台资企业集团成员借放款专用账户备案,186家企业发生双向借放款业务,合计金额249.2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约6亿元。

  昆山试验区作为创新试验田,全新的“种子”不断播下:仅2018年,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条例作为正式项目列入省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第六次部省际联席会议顺利召开,在服务贸易创新、台湾同胞同等待遇、金融创新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申设获国务院批转办理;方圆证券设立申请获证监会受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新增开票超35亿元、税收超5亿元;综合保税区获批开展非报关货物进出区和返区维修出境业务试点……

  如今的昆山,政企“同向发力”,共建“科创之城”:支持台企参与产业科创中心建设,引导台企发挥产业基础、技术积累、市场储备等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迈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实现扎根发展、转型发展、永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加强精准对接,借力人才科创“富矿”,推进台湾大院大所与昆山产业深度融合,为产业科创中心植入台湾智慧。

  相关数据显示,昆山台资高新技术企业293家,超过500家台企拥有自主品牌,引进各类台企总部超50家,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大到强”跨越,特别是2393个项目在原投资基础上选择了增资扩产,占比达47.6%。昆山优质的服务理念、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完整的产业体系,使企业对昆山的投资前景充满了信心。

  回望携手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昆台融合发展已经深深镌刻在昆山大地上;踏上新征程,昆山奋力走在新时代对台工作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