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昆山实践,创造投资新价值

2017-11-03 09:29来源:昆山日报字号:       转发 打印

  ——昆山综保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实施一周年纪实(下) 

  记者 李传玉 

  昆山综保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实施一周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背后凝聚了多个单位、多家企业、众多工作人员的辛勤汗水与智慧。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这是试点企业给出的生动评语。实际上,一项试点举措写在纸上,也许只有寥寥数百字,但昆山敢于改革、先行先试的创新与实践,却将综保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写成了宏篇巨著。 

  开辟“绿色通道”  让改革“种子”扎下根 

  11月2日,综保区5号门,一片繁忙景象,出入的集装箱车辆络绎不绝。与一年前不同,这里多了一条“绿色通道”,即非保税货物通道。装载内销货物的车辆走这个通道,只要在卡口刷一刷二维码就能快速放行,仅几秒钟。“正是这样的创新之举,每票货物可为企业节省6个小时的通关时间。”试点企业麦格纳的总监刘吉飞说。 

  事实上,也正是昆山的创新实践,让综保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的改革“种子”扎下了根。 

  “开辟一条通道容易,但背后打通试点落地的各个环节却并非易事。”昆山海关副关长王红生告诉记者,为做到科学监管、完善监管功能、切实推进试点,从国家三部委批复同意在综保区开展赋予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起,昆山海关便将试点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去年10月中下旬政策出台,到11月1日正式实行,中间仅12天时间。非保税货物如何监管、相应工作如何衔接等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必须立刻行动起来。”昆山海关核销二科科长吴晓萍告诉记者,在没有“他山之石”甚至“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他们连续10天加班加点,终于开发出非保税货物的监管和管理流程以及电子账册,奇迹般扫除了障碍。 

  只有在这样的创新和实干精神下,改革的“种子”才能真正吸收到源源不断的养分。 

  一年来,昆山海关深入开展“一对一”辅导,每月召开例会,与相关部门、试点企业一起讨论,不断完善相关工作和管理制度,夯实试点基础工作。目前,国内货物出入区由原来“到场确认、企业报关、海关接单验放”模式,已经精简为“企业申报核放单、卡口智能化验放”模式,实现了随时出入区。单票货物平均时效较此前最快捷的“分送集报”模式再缩短6小时,并对成品内销按保税货物入区状态征税、区内企业采购区外国产保税料件不再以外币结算,助力企业提升时效、节约成本、免受汇率波动影响。 

  坚持“问题导向”  推进试点驶入“快车道”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昆山在推进综保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脉企业诉求。为此,昆山开发区、综保区等单位设计了试点清单,针对不同企业逐一动员参与试点;国税、财政也在第一时间推进税务的计算、流转等工作,促进试点工作高效开展。 

  综保区是昆山外贸的主阵地,试点政策落地后对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以及企业转型升级所产生的正向推动力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希望更多企业参与试点,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同企业、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对于试点的诉求有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试点需要分类实施。”昆山综保区管理局局长张晓冬告诉记者,设计试点清单,也就成了分类推进企业参与试点的“路线图”。 

  一年来,针对仁宝、纬创、世硕等龙头代工企业,开发区积极推广戴尔在区内设立销售公司开展内销的模式,争取惠普、联想、苹果等品牌企业参照该模式在区内实现内销;针对麦格纳、六和轻合金等零部件配套企业,鼓励其充分利用试点政策,加快内销业务拓展,加快提升产能产值;针对昆达电脑等委内加工企业,支持其转变经营方式,鼓励企业自行购买原材料进行代加工,提高营业收入。“这样一来,落实试点政策的工作就有了张力和针对性,可以做到扎实推进、科学实施。”张晓冬表示,目前12家企业开展试点,充分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 

  同时,国税、财政等部门也根据企业不同类型,积极制定不同的操作办法,做好企业与政策对接,帮助企业从试点中受益。“一开始,企业对试点政策并不了解,甚至存在担心、疑惑,这就要求我们把政策解读到位,让企业看到改革的巨大力量。”昆山国税局副局长顾伟国表示。但是,试点企业改变了“税务身份”,成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这在税务核算、流转以及开具发票等方面产生的新问题亟需快速解决,才能有利于试点企业开展内销业务。一年来,国税、财政等部门多次深入企业开展解读和宣传试点政策的讲座和培训,并协助企业开展税务核算等工作,化解了企业的担心和疑虑,同时还在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政策功能。 

  企业“梦想花开”  转型步上“快速路” 

  昆山综保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源于昆山在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平台上,率先创意、率先提出、率先争取、率先突破、率先试点,此后又主动对接,配合国家相关部委做了大量方案论证及完善工作。 

  实际上,试点改革成功落地,与区内企业的奔走呼吁密不可分。在2016年11月1日零点试点正式实行那一刻,扬皓光电总经理王锦坤兴奋地跳起来:“这一刻,我们等了快3年,终于等到了!” 

  为了同时开展内外销业务,扬皓光电受企业身份所限,只好在综保区内、外分别设立两个工厂。“对企业而言,这么做就是资源浪费。如果不能打通综保区内外的销售通路,不能统合区内外的生产资源,直接影响企业永续经营的能力。”三年前,王锦坤积极向昆山有关部门反映,“因为不仅仅一家企业存在这个情况,所以我们的反映很快得到昆山市委市政府的重视。” 

  后来,为化解企业难题、助力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昆山经过大量调研,利用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平台和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机制,提出“两优化一完善”改革举措,成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的雏形。发展给出的题目,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重视,进而有了更加优化的解决方案。在2015年召开的昆山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昆山提出的试点设计思路写入会议纪要。 

  试点实行不久,昆山市领导带队奔赴台湾,带去了这份改革大礼。“每次赴台或接待台湾客商,昆山从市领导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都甘当试点政策的宣传员。”市发改委副主任洪椿裕说,“昆山实践”催生改革“顶层设计”,最终塑造了投资昆山的新价值。正如纬创资通财务长郑咏翔所说,原来综保区严格的内外销限制,使他们流失了一些客户,试点落地后虽然纬创尚未参与试点,但在今年上半年纬创集团公司却作出了加码昆山5亿美元的决定,有力证明了试点改革的“鲶鱼效应”,正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扎根发展。